正文 第44章 考古發現(3)(1 / 3)

蒂亞瓦納科

蒂亞瓦納科遺跡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的喀喀湖南岸20千米處,在拉巴斯以西約72千米處,海拔3840米。19世紀6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開始對此處的考察,並發布了這裏的地圖。蒂亞瓦納科文化是印加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蒂亞瓦納科是印加文明的先驅,是這裏最重要的土著城市。蒂亞瓦納科遺址是蒂亞瓦納科文化的宗教、政治中心,是玻利維亞印第安古文化遺址。大批宗教建築、繪畫雕刻以及高度發展的印第安古文化都集中在此。蒂亞瓦納科遺址長約1000米,寬達450米,是一個古老的建築群。蒂亞瓦納科有許多巨石建築,整個建築群都由岩石築成,取自4~5千米遠的采石場,大多被加工成長方形,壘砌整齊。主要建築物設在一座平台上,麵積約65平方米,高15米。遺址上還有另外一個巨型平台,平台上豎有大型石板,石板間填有石塊。這一平台上有一方形凹陷院落,可以從一塊巨石鑿成的台階進入。院內有著名的建築“太陽門”,它是由一塊重約100噸的石頭雕鑿而成的石門,高3米,寬5米,厚1.8米。蒂亞瓦納科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手工藝品和許多遺骸,另外還有許多海洋生物的貝殼。說明這裏曾經也許是一個海洋。出土的這些遺骸手拿長矛,出土的古物中畫著代表蒂亞瓦納科的神物美洲豹和美洲獅的圖案,說明這裏的人們一直敬奉著門神。這裏的土壤和氣候適合農作物的生長,當地居民大都以農業種植為生。

摩亨佐·達羅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在印度河的右岸。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摩亨佐·達羅是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區最早的文明,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裏已出現規模較大的城市,最有名的就是摩亨佐·達羅。它包括一座位於高處的“城堡”和地勢較低的“城區”。摩亨佐·達羅占地約8平方千米,由寬7.6米的大街分成東、西兩大區。西區是城堡區,東區為居民區。城堡區設在東西長200米、南北寬380米、高15米的人造平台上,四周圍以城牆,上有數處眺望樓。城牆內有大浴室、糧倉、帶走廊的庭院、有柱子的大廳等。大浴室麵積為1063平方米,浴池長12米、寬7米、深2.4米,南、北兩麵有階梯可下至浴池。有許多出土的生活用品,顯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

阿育王獅子柱頭

阿育王獅子柱頭出土於薩拉納特,是一根高約12.8米的獨石圓柱的柱頭,柱身已經斷裂,但柱頭保存完好。雕像采用的是淺褐色的楚那爾砂石,表麵高度磨光,如鏡麵一般光滑、圓潤,如玉石一般透明,增強了整個作品既粗獷又細膩、既雄渾又柔和的審美效果。這是4隻一組的圓雕獅子,背靠背,頸脊相連,麵向四方,前肢挺立在圓鼓形的頂板之上,頂板四周雕刻有浮雕大象、奔馬、瘤牛和老虎4隻小動物,兩兩用法輪隔開。再下麵是鍾形的倒垂蓮花雕飾,整齊而華麗。4隻雄獅輪廓鮮明,均衡對稱,頭頸和胸部的鬣毛如火焰般排列,眼睛呈三角形;整個雄獅威武雄壯,強勁有力。原來石獅的背上馱有代表佛法的大法輪,但已遺失。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第三代皇帝阿育王把佛教尊為國教,進而佛教美術日漸繁盛。阿育王修建了大量的建築物以銘記戰功和宣揚佛法,包括大量的獨石紀念碑式圓柱,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尊阿育王獅子柱頭。這尊雕塑顯示了古代印度藝術家們高超的雕塑技巧,同時也體現了古代印度廣為吸收外來藝術語言豐富民族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