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普遍缺乏誠信的今天,社會呼籲誠信回歸。作為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誠信是職業品質的最基本要求。有的同學認為隻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就行,不把誠信放在心上。要知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那些細微的不誠信的思想和行為日積月累,最終會毀掉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會葬送他自己的職業生涯。
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信譽是個人的品牌,是個人的無形資產。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信”成了與危機相連的詞彙。人才的信任危機,商業的信譽危機,嚴重破壞了社會結構,造成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防備與猜疑,造成了嚴重的交易資本損耗。
在個人生活或事業上,我們可能由於說老實話而失去某些東西。但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如果沒有建立起信譽,沒有樹立起正直誠實的聲譽,那我們就不是失去某些東西了,我們失去的是全部或者是什麼都得不到。
一個不講信譽的人,即便他在平時表現得很好,一旦觸及到其個人利益,他可能就會表現出自己的本性。一個沒有信譽度的人,誰與他辦事能放心呢?誰又肯信任他呢?
一位信譽良好的人,信譽就是他的辦事通行證,也是他的社交通行證。有了信譽資本,我們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為了事業的順利成功,從今天起,把樹立你的誠信當成人生的大事來對待吧。
讓你威信的旗幟高高飄揚
常言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論是追求工作進步,還是希望職務晉升,都是人之常情,都是積極的、向上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要想順利晉升,威信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呢?筆者以為,學會做人尤為重要。要做一個正直、謙遜、包容、能吃苦耐勞的人,你的威信自然而然就樹立起來了。
在當今的社會裏,職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不知疲倦地為企業尋找理想的人才時,往往特別關注正直的人。對很多人而言,正直是一件艱難的事,一種很難的活法。因此,正直的人站在我們麵前,顯得那樣有力,那樣讓我們產生情不自禁的仰慕感。
正直的人視榮譽如生命,珍視每一個獲取榮譽的機會。美國作家弗蘭克 勞埃德 賴特曾經對美國建築學院的師生發表演講:“榮譽感指的是什麼呢?很簡單,關於磚頭的榮譽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關於木材的榮譽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木材。榮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求人們做一個正直的人。”
正直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一個人隻有具備了良知,才有可能列入正直者的行列。良知是正直者的心靈源泉。
從根本上說,正直具有其無與倫比的價值。正直給正直者也帶來了很多利益。馬丁 路德 金被判處了死刑,臨刑前,他大義凜然地對著一群敵人說:“一個違背良知的人,永遠不會活得安穩,也談不上活得明智。我堅持自己的立場,上帝對我的成全亦是對我最大的恩賜。”馬丁 路德 金身前身後的榮譽,為我們許多人所熟知。
正直者心地坦然,可以化解生活的波折和事業的挫折。林肯在1858年參加參議院競選活動時,他的朋友警告他不要發表某一次演講。林肯答道:“如果命裏我會因為這次演講而落選的話,那麼就讓我伴隨著真理落選吧。”他是坦然的,他確實落了選,但是兩年之後,他就任了美國總統。
正直可以帶來友誼、信任和尊重,還會成為公眾崇拜的偶像。美國曾經數度評選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那些名列前茅的,往往並不是以才能等等取勝,而往往是以品格,尤其是其中的正直。正因為如此,亞伯拉罕 林肯、華盛頓總是榜上有名。而我國最近幾年推選的感動中國的人物,有許多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良知和正直才入選的。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很大成分是因為人類熱愛正直,崇尚正直。
有人說:“正直的人,敢說真話的人總是要吃虧的,而說假話,會討好別人的人總是能占便宜。”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對的,正直的人,往往先苦後甜,被後人傳誦;而討好別人的人,往往先甜後苦,遭後人嘲諷。
宋朝的包拯是曆史上有名的正直人。他剛正不阿、公正無私的高尚品德至今為人們頌揚,他從不講私情,處斬侄兒包勉,不畏權勢地斬駙馬陳世美。包拯不像有的人阿諛奉承,他的事跡成為人們的千古美談。
正直的人,實際是一些有信念、懂原則的人。正直是一種標準,或者稱作標杆、標尺。在此標杆之上,我們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人。學會正直,做一個正直的人,它可以讓你笑傲風雲,也一定會使你成為一個職場成功者。
想樹立威信,不僅要做到正直,還要學會包容、謙遜。在與同事相處時,要懂得顧全大局,以忍為安。“勤”和“忍”,是做大事、成大業最根本的要求。而且,事實也往往如此,一勤、一忍,往往能夠使一個人一步步走向成功。
凡事讓人三分,未嚐不是為自己今後的工作做好一個鋪墊。假定機會到來,輪到你可以晉升,你為了要讓這種可能性變成事實,首先必須讓你的同事,承認你有資格成為他們的新上司。再說,如果要讓你的同事服你,為你效勞,也必須對你的為人處事心服口服。領導一般都喜歡任用群眾基礎較好、威信高的幹部作為自己事業的助手,因為領導清楚,有人支持才能堪當大任,做好工作。在同事中聲譽不好,還會影響上級對你的信任。
三國時的荀攸,智慧超群,謀略過人,他輔佐曹操征張繡、擒呂布、戰袁紹、定烏桓,為曹操統一北方,建立功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朝二十餘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敗之地,就在於他善於謹以安身,以忍為安。
荀攸平時特別注意周圍的環境,對於同僚他不爭高下,總是表現得很謙卑、文弱、愚鈍、怯懦,對於自己的功勳諱莫如深。他與曹操相處二十年,關係融洽,深受寵信,從來不見有人到曹操處進讒言加害於他,朝中朝外口碑極佳。
不卑不亢,以忍為安。但謙讓不是無限度的,要有一定的條件。謙讓者必須有堅強厚實的智能、品德、權位和實力作後盾,否則就成了被迫退讓。其次還要看謙讓的對象,如果對方是一時糊塗的明理之人,固然不妨謙讓;如果對方是得寸進尺的小人,謙讓就等於逃跑。
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強調的就是“忍”在為人處世中的重要性。隻有具有容人的海量,誌存高遠,避免積怨成為仕途上的禍端,才能叩開成功的大門。
升職的基礎是才華出眾,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要升好職僅有才華是不夠的。盡管能夠得到提拔是因為你出類拔萃,但當組織已經決定提升你的時候,你就沒有必要再去刻意地表現自己的優秀了,更沒有必要去和自己未來的手下去爭什麼“功名”了。得到提升,就是得到了一個組織最寶貴的資源,此時此刻,你該怎樣處理與同事的關係才會成為眾望所歸的管理人才呢?
升職前後最要忌諱的心態是:“因為我比你們大家都優秀,所以得到提升是天經地義的事。你們不要不服氣,不服氣就試試。”(職業成熟度不足造成的)這樣做很容易被別人看作小人得誌。其實,升職以後絕對沒有必要再和自己的手下去爭誰的技術更好、誰的能力更強以及這個或那個利益,天底下不能什麼好事都是你的。敵視原本和自己一樣的人升遷,是天然的感情,不“向下爭”,不“向下”表現“強勢”,是化敵視為眾望所歸的速效藥方,不妨試試。
對個人來說,最困難的是承認別人比自己強,看到原本同自己一樣的人升職,誰心裏都不是滋味。而被提拔的人一定是很“強勢”的人。如果此時此刻這個人還一定要表現出自己是最“強勢”的,自己得到提拔是理所當然的事,那麼,就很容易被嫉恨。剛做經理的時候,你做具體事情的能力絕對是最好的,但是再過一年兩年三年,新人新技術迭出,那個時候,就要靠大家了。
想培養自己的威信,一定要學會吃苦耐勞,該出手裏要出手,要學會承擔風險,對工作要學會承擔責任,執著敬業。
職務晉升借金錢開道、憑關係升遷,縱然是得逞一時,但終難“官運長久”;靠工作進步、能力提升晉升職務,可能會“慢上幾拍”,但終會“平步青雲”。因為,即使通過投機鑽營、弄奸取巧,找靠山、走捷徑,獲得職務上的暫時升遷,工作能力也難以適應新職務、新崗位的要求,早晚會鬧笑話、摔跟頭、吃大虧的。相反,隻要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幹出了實績、幹出了事業,在勤奮工作中追求進步、在苦幹實幹增長才幹,群眾會看到、領導會知道、組織會認可,遲早會被“伯樂相中”。從許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成長曆程來看,工作上的進步無不是其政治進步、職務晉升的“內在因素”。工作幹好了、水平提升了、才幹增長了,職務晉升、政治進步自然是水到渠成、眾望所歸。因此,每名黨員幹部要把心思放在工作進步上,相信自己、相信群眾、相信組織,專心幹事而不分心謀位、淡泊名利而不謀己身,真正把個人前途命運融入到推進黨的偉大事業中。
實際上,想樹立威信,關鍵還在於如何做人。把自己的美德培養出來,你的威信自然而然就好了。
適當裝傻也能樹立威信
隻要有糊塗的下屬,自然也會有糊塗的上司。上司是更容易看清事實真相的人,但是有的時候,上司在你的麵前也會裝作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卻能幫助他更好地樹立威信。
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的一個上司,對於很多問題他明明知道,但就是要問左右的謀臣策士說:“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上司要讓下屬知道:我是多麼倚重你,沒有你我是不行的。這樣的一種倚重,自然就讓下屬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而這樣做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要讓下屬在感覺到自己是個重要人物的同時,還會增加更多的忠心指數。
下屬在得到倚重之後,通常會這樣想:上司這樣看重我,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做出成績。這是每一個盡職盡責的下屬都會有的心理。這樣的心理恰恰被劉邦這樣的上司看透,掌握,並且運用自如。
楊森所在食品廠最近常常出現失竊的事情,作為副總經理的楊森被經理命令要全力查清楚這件事情。
不僅如此,總經理帶著楊森把所有包裝車間的工作人員以及倉庫管理人員都召集起來。怒氣衝衝的經理看著這些工作人員,揮舞著雙手說:“我知道這些失竊事件是你們這裏的某些人做的。如果被我查出來是誰的話,我到時候要他好看。”
當著這些員工的麵,楊森沒有發表任何觀點。他隻是告訴總經理說,自己會全力辦好這件事情。
楊森心裏非常清楚,這些事情無疑是廠裏的一些人做的。在平時,有很多員工就不滿總經理的做法,而最近聽說總廠要派負責人到他們這裏來了解工作上的事情,員工這樣做的目的,已經擺明了是要讓總經理難堪。
楊森做了這樣的一個分析後,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單獨找到幾個管理倉庫的人說:“這件事情查下去,誰都沒有好日子過。其實,廠裏並沒有丟掉什麼值錢的東西。總經理讓我查,也隻不過是要給大家一個警示。其實,我又能查出什麼來呢?我們倉庫的鑰匙是你們幾個輪流掌管的,這次事情以後我們肯定要換倉庫的鎖。我決定這樣,給你們每人一把鑰匙。”
這幾個倉庫的管理人員本來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就非常忐忑不安,雖然楊森知道他們有人一定知道內幕,但是卻沒有詳加追問。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楊森不在總經理的麵前裝糊塗,卻跑到下屬的麵前裝糊塗。其實,不但是這次糊塗,在平常日子裏,楊森對這些員工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在總經理麵前不好商量的事情,在他麵前總是好商量的。隻要不違背廠裏的原則,楊森總是平和耐心地處理問題。
最終,這個失竊事件也沒有查出來什麼問題。這件事情漸漸平息了以後,一份匿名的電子郵件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份郵件是一個不知名的人發到總廠廠長的郵箱裏的,郵件的內容大致是說,分廠這次的失竊事件實際上是由於總經理工作疏漏造成的。除此以外,還列舉了大量總經理在工作的時候不得人心的種種做法。
郵件指出,正是因為總經理工作中不得人心,才會有這次工廠失竊的事情發生。這封郵件讓總廠的負責人質疑總經理的工作態度,總廠做了決定,在這個分廠進行一次秘密的民意調查。
調查的結果顯示,人們都希望撤掉這個總經理。而在調查的過程中,人們都希望下一任總經理的人選是現在的副總經理。
為了順應民意,也為了好開展工作,總廠決定,讓熟悉工作環境的楊森接任總經理一職。沒有人知道那份郵件的始作俑者是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楊森本人。
楊森做的事情並不是發郵件,而是用裝糊塗的方式收買人心。在平日裏,他最擅長的就是做這些事情,和動不動就發火罵人的總經理比起來,在人們眼裏這位副總是位溫和、好說話的上司。
比如說,工廠規定員工不許在辦公室裏吃飯。這其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規定,主要是怕客戶突然來臨,影響公司的形象。楊森有好幾次就看到有員工在辦公室裏吃飯,但他隻是笑笑,並沒有批評,也沒有說什麼。
楊森非常清楚自己在人們中的地位已經遠遠地高出了總經理,這次失竊事件是人們的憤怒點的爆發,而緊跟著的郵件無疑就相當於一枚炸彈。總經理終於離開了他的位置,由楊森坐了上去。
“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孫子兵法中的上上計,而楊森甚至連嘴巴都沒動,更沒有吩咐任何人,就輕易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就是威信的作用。
當你的上司是一個嚴厲甚至是苛刻的人時,作為副手的你,裝糊塗就有了依據。因為在他的威懾之下,眾人一定都噤若寒蟬。這個時候,作為副手的你其實不用做什麼,在下屬的麵前裝糊塗就是對下屬莫大的恩惠,人心也就這樣輕易被你獲得。但應該注意作為副手,裝癡賣傻,遇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前提,不能犧牲公司和集體的利益為代價。否則,在下屬的眼裏就是一種圓滑,沒有原則性。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威信,下屬是不可能推薦一個沒有原則性的人做他們的上司。
裝傻不是真的傻。這一類人大多具有這樣的三個特點:
1.非常自信。一般的經營事業相當成功的人士,他們不隨波逐流或唯唯諾諾,他們常常有自己的想法與作風,但卻很少對別人吼叫、謾罵,甚至連爭辯都極為罕見。他們對自己了解得相當清楚,並且肯定自己,他們的共同點是自信,日子過得很開心,有自信的人也常常是最會溝通的人。他們的溝通為他們贏來了巨大的威信。
2.他們最善於體諒別人。這其中包含“體諒對方”與“表達自我”兩方麵。一位知名企業家說道:所謂體諒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並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在經營“人”的事業過程中,當我們想對他人表示體諒與關心,唯有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由於我們的了解與尊重,對方也相對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做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3.善於詢問與傾聽。詢問與傾聽的行為,是用來控製自己,讓自己不要為了維護權力而侵犯他人。尤其是在對方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行為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意見與感受,並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誘導對方發表意見,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
威信的樹立的方法是極多的,隻要你想要去樹立,那就要多用心去做事,多用心去溝通,別人對你的認識也清晰起來,你的形象自然也就鮮明起來了。
勇於擔責,抒寫威信的不敗神話
在現今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中,領導越來越看重員工對待工作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心,甚至常以這個標準來評判一個員工是否優秀,是否能夠得到獎金,是否能夠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