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金子掉在灰堆裏,未必能閃光。一個有能力的普通職員,要在高級寫字樓魚貫而入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和上司搞好關係”永遠是你必須熟記的生存守則。話不說不清,理不道不明。作為下屬,要吸引老板的目光,溝通是很重要的手段,有時能起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它往往是你能否升職的關鍵。

老板了解你,才能提拔你

現代職場中,絕大多數員工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自己,為社會也為自己創造財富,從而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呢?答案是:顯示你的能力,讓上司看到你的價值。

有位女孩英語本科畢業後,在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擔任經理助理。由於工作經驗不足,職場閱曆太少,工作過程中不善於察言觀色,也很少與經理交流,平時就隻是一些工作上的往來,經理請她吃飯,她也很戒備,從來不願意去。經理提示過她幾次,說感覺跟她有隔閡,但她都沒有能夠及時地予以調整。部門中有個初中文員,學曆不高,但很有經驗,她抓住這個空當,經常找點工作去向經理彙報,跟經理套近乎。就這樣,因為那位初中生善於交流,經理覺得她用起來很順手,於是就把那位本科助理給換掉了。

與上司溝通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它左右了你的成敗。上司在對待下屬時,是帶有很濃的個人色彩和感情色彩的。不要寄望上司能公平公正,給大家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如果與上司在溝通上產生了心理障礙,那你在他心中的位置會排得很遠,有機會他會給他的心腹,而你隻能在一片牢騷聲中黯然辭職。

如今生活步調變化極快,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也各不相同。如果想要老板了解你,你就必須抓住適當的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及時主動地表達出來。可能你有很深的資曆,能力也很強,但隻要你是下屬,你就隻能在上級的支持和允許下工作。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和允許,你將無法工作,更不要說創出成績了。作為下屬,你應該及時向老板彙報工作進程:工作正在進行中,工作預計會延期或者工作已經完成。作為員工,你的聲量一定要讓老板聽見,這一點很重要。

彼特是聽著父母的諄諄教導長大的,要埋頭苦幹不要誇誇其談,這招兒在學校收效不錯,工作後到了公司,彼特依然不怎麼跟人說話,他謹守家教:事業是幹出來的,不是用嘴說出來的。部門會上討論項目,彼特也總是躲在角落,雖然他覺得那幾個口若懸河的家夥,說了許多廢話,提的建議也不怎麼高明,可他也不願出風頭去與他們爭辯。可是部門經理卻分外的喜歡那些發言活躍的員工,對於埋頭苦幹的彼特常常視而不見。工作了若幹年後,彼特還在做著自己的小技術員,那些誇誇其談的同事都已經晉職,有些甚至要被調往外地獨當一麵。

不要以為和老板分享自己的想法就是在套近乎,工作中每個人都需要理解、肯定和支持。通過和老板的交流,你知道了他的想法、公司的發展規劃,這對你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是有百利無一害的。當然,可能你們的想法會不同,甚至相悖,但溝通讓你們相互了解彼此的真實想法,也會解開工作中的很多小疙瘩。而當你與老板分享自己的想法時,他會把你當成自己人,認為你是忠實於他的,對你分外信任,這對你工作的開展是不是很有益處?

不過,可能你會說,這些我都懂,可是我怎麼也跨越不了一些障礙。比如說:不認同公司製度或做法卻不敢言;不認同卻不敢說,想來是職場中人的痛苦根源。許多想法隻能悶在心裏,或者找朋友吐苦水,就這樣,怨氣一天天地累積,最後,在提辭呈的那一天終於爆發。等到老板挽留時你才發現,原來他並不是那麼頑固,而所有不滿的現狀,也不是那麼不可改變的。

其實,大部分老板不會對提出良好建議的員工反感,與那些默不作聲的員工相比較,他們會認為你是個有頭腦、有責任心的人。而且,不必等到你的想法完全成熟才講出來,因為你們的角度不同,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在上司那裏可能迎刃而解,而你的一句建議可能正好是他百忙中疏漏的問題。所以想到什麼就說出來吧,否則你可能永遠沒有開口建議的機會。

在信息社會,光會做事已經遠遠不夠,得讓老板知道你做了什麼,否則,縱使你數年如一日,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結果卻突然發現,你也很難獲得加薪、升遷的機會。盡管自己累得半死,別人卻好像熟視無睹,尤其是老板,似乎從未當麵誇獎過你。這時,你可能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但你一定要懂得,這不完全是老板的過錯,試想,公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有多少人要老板操心過問,你的“被忽略”也是情有可原。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了呢?

做一名合格的員工,並不是要你成為那種老黃牛型的,默默工作的小職員。那些人屬於默默耕耘者,把事情做好不願意出風頭。我們不能否定這種美德,但現實點來看,這些人在競爭的社會裏,是比較吃虧的。

適時把自己的工作包裝、呈現出來,讓上司知道你的付出,從而重用提拔你,這其實也是每一位慢慢升遷的職員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對此,台灣作家黃明堅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做完蛋糕要記得裱花。有很多做好的蛋糕,因為看起來不夠漂亮,所以賣不出去。但是在上麵塗滿奶油,裱上美麗的花朵,人們自然就會喜歡來買。”做完蛋糕要想到擠花,有了美麗的奶油花朵,蛋糕就自然贏得了人們的青睞。隨時不忘報告老板,就是在自己做的蛋糕上擠花、讓老板為你喝彩。除非你打算繼續坐冷板凳,那就蹲在角落裏顧影自憐吧,否則,每當作完自認為圓滿的工作,要記得向老板、同事報告,別怕人看見你的光亮;當有人來搶奪屬於你的功勞時,也要堅決捍衛。

記住,當你完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任務時,要在第一時間向你的老板彙報,讓他知道你有一個好腦袋和快刀斬亂麻的能力,不光隻會吃幹飯。

人必須讓上司了解,這樣才會被重用。人們常認為業績是決定升職和加薪的關鍵,但工作中的真實情況往往讓人大跌眼鏡。一些隻顧埋頭苦幹的同事往往成了老黃牛,而平時與上司保持良好私交的人往往步步高升。許多人把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歸罪於“馬屁文化”,認為善於討好上司的都是些小人,往往為自己所不齒。其實你要知道,上司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如果你是上司,你會晉升一位剛愎自用的人,還是晉升一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直來直往的性格,有時會殺人於無形。要知道上司的管理行為往往受其私人感情支配。

你做的工作必須向上司彙報,一方麵表示你對他的尊重,另一方麵如果你不彙報你的工作,他又怎麼知道你做了事情,而且做得很漂亮呢?在公司裏,除了你自己向老板展現你的能力和業績外,老板不會去刻意關注你。另外,與上司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他建立良好的私交,也容易了解他的風格,這有利於你開展工作和迎合他的胃口。也許大家都認為升職、加薪需要自己努力工作獲得,可暗地裏你卻不知道老板隻會提升“自己人”。

老板有時需要員工想一些新招,提供有新意的“點子”,可能這些“點子”不一定被采用,但也能給老板思考問題或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見解,那可能是對老板最不好的交代,老板不喜歡隻會苦幹、實幹而不懂得思考的人。

正在休假的湯姆突然接到了老板的電話,原來老板認為他策劃的一期欄目不太理想,要求他重新來過。頓時,湯姆惱怒不已。此前,他一直試著和老板溝通,但每次看到老板皺起的眉頭,他就立刻打消了念頭,於是他認定自己和老板不合拍,總是自己悶頭幹活,完成後再等老板修修改改。朋友看出了他的不開心,聽完湯姆的抱怨,朋友說:“你和他分享過自己的想法嗎?把自己的看法說給他聽,不要看到老板說‘不’你就停下或不開口,或許他也想聽聽你的看法,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湯姆仔細想了想,似乎自己還真沒有和老板深入交流過,每次一聽到他說,“好吧”“這恐怕不行”,自己就立刻泄了氣。於是,整理了一下關於這期欄目的想法,湯姆第一次主動拿起電話打給老板,向他解釋了如此策劃、選題的原因、目的、用意,電話那頭的老板從未有過的用心、認真,還夾雜著不時地讚歎。

當然,最後湯姆還是繼續他美好的假期,後來,他開始和老板時不時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才發現老板有很多看法、愛好和自己相同,他們一起分享、開心,而這在以前是湯姆不敢、也不願想的,當然湯姆的工作局麵似乎也越來越順利。原來,和老板分享自己的想法是這麼美妙的一件事!

老板是一個特殊的人,他管理著眾多部屬還要處理大大小小、又煩瑣又重要的諸多事務,如果你不主動與他溝通、交流、分享一些看法,你在他心中就是一個盲區,他不知道每天你都在做什麼;或許很大程度上他不放心你:要麼你無所事事,要麼你在處心積慮地對抗他。同時,老板也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每天麵對很多人和事,他也有煩躁、焦灼、不安、傷心、苦惱的時候,也有解決問題的壓力,他希望有屬下積極為他出謀獻策,也希望與下屬們多溝通。如果你主動和他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看到你站在他身邊,可以想見,老板是多麼欣慰。有什麼好的意見、建議、想法,就大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讓老板知曉。

我們做事當然不是為了上司,而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可是,上司的認可程度畢竟在一定時間段內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價值體現。所以,如果對自己的現狀或未來不滿,一定要主動向老板講出你的想法,問問他是否可以幫你轉型、提升,而大部分老板都會樂於幫助他的員工成長。

有效溝通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人是社會中的人,我們都必須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群體之中,不管到什麼時候,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因此可以說,溝通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來說真是無孔不入。如果不善於溝通或溝通無效將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和無盡困擾。

在職場中,如果你不能和同事、下屬進行適宜的溝通,那麼你們之間就容易產生隔閡,工作就不能順暢開展;如果你不能和上司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上司就可能對你產生偏見,就會影響你的前途;如果你不能和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你的工作就不會有成效。

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反之,如果我們不能和家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家庭生活就不會和諧快樂。

溝通使我們了解對方的想法,相對應的做出恰當的回應,使彼此之間的利益達成一致,融洽交際氛圍。如果溝通不暢,就如血管栓塞,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趙奢擔任趙國的田部吏時,負責征收農田租稅。

可是,趙王的兒子平原君依仗自己的顯赫地位,不肯向國家納稅。這件事在趙國反響很大,大家都想看趙奢的熱鬧。如果對付不了平原君,趙奢的稅官也就當不下去了。趙奢命人把平原君家的管事找來,管事根本看不起趙奢:“天下都是趙家的,平原君交不交稅,你趙奢管得著嗎?”

“不錯,天下是趙家的,”趙奢的說話聲音並不高,卻很有力量,“可是,你知道交稅的規定是誰製訂的?”

“當然是趙王製訂的。”管事輕蔑地說。

“那麼,你知道不交租稅有什麼罪呢?”趙奢問道。

“不知道!”管事不耐煩起來,“快別囉嗦了,我要走了。”

“抗拒國法,不交租稅,該當何罪?”趙奢大聲地問左右的幕僚。

“殺!”幕僚們齊聲回答。

“你趙奢敢嗎?”管事不以為然地說。

“我敢!”趙奢令刀斧手把管事推出去斬了。

接著,第二個管事又被叫到趙奢衙中,還是不肯交稅,又被趙奢殺了。就這樣,一連殺了平原君家9個管事。

消息傳到平原君那裏,平原君咬牙切齒大罵趙奢,一定要殺他以泄心頭之恨。

趙奢知道平原君要殺自己,就自個兒走到平原君的府上,說:“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維護趙國的利益,其中包括維護你平原君的前途。”

平原君說:“你一連殺了我9個管事,還是為了我好嗎?”

趙奢解釋說:“你在趙國是地位很高的公子,如果我縱容你家不按法交稅,大家一定要爭相仿效,趙王製訂的國法就沒有威嚴了,國庫也就日益空虛。這樣必然遭到其他國家的侵略,趙國輕則損兵割地,重則遭到覆滅。如果沒有了趙國,怎麼還會有你平原君的一切利益呢?相反,如果你能帶頭按國法交稅,趙國上下都會令行禁止,國家就會強盛,趙國就會鞏固。你平原君的勢位富貴,就不會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失。兩者比較,到底怎樣做對你有利呢?”

平原君聽到這裏,完全理解了趙奢的忠心,立刻補交了稅收,又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提拔趙奢擔任管理國家賦稅的官。在趙奢的努力下,國家倉庫得到了充實,趙國的老百姓也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後來,趙奢又被提拔為將軍。

趙奢正是抓住了關鍵之處,對平原君曉以利害,以理喻人,這樣很快就讓平原君信服了。這就是有效溝通,它也因此成就了趙奢的功名。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通過這個橋梁人們傳達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的意願。所以溝通是相當重要的。如果生活中沒有溝通,就沒有和諧;如果事業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成功;如果工作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機會。

邵強從一所名牌大學畢業之後,應聘到一家外資企業做電子營銷工作。由於他的專業知識紮實,不久便被提拔為業務經理。

因為公司的老總去美國考察,一些事務暫由他負責,在此期間他要接待一些來自韓國的客戶。那些客戶準備與他們公司合作開發一種新產品,如果合作成功,就會為自己的公司帶來不菲的利益,因此公司作了高規格的接待。在酒店裏邵強代表公司為韓國客戶接風洗塵,但是由於邵強不懂韓語,再加上跟隨的翻譯對那些客戶也沒有做過多的引薦,邵強在整個過程中說話很少,與對方的溝通基本上就那麼兩句。

午宴的過程中,韓國客戶問了一些與工作無關的話,旨在通過這樣的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和感情。但是,邵強隻是勉勉強強地回應了幾句,並不願意與對方多講幾句話,整個午宴在乏味與沉悶中結束了。

最後的結果是,韓國客戶取消了此次合作計劃。因為他們非常不滿意韓偉的態度,覺得從與他的簡單交流中,感覺不到其合作誠意。事後,邵強雖然沒有被公司辭退,但被免除了經理的職務。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韓偉那蹩腳的溝通能力所導致的。

縱觀這一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溝通的決定性作用。邵強正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沒能架起成功的橋梁,既錯失合作良機,也丟掉了自己升遷的機會。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是的,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必須具備的能力,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幫助我們維係好人際關係,拓展我們的視野;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讓我們及時了解一些信息和動態,可以促進我們開啟成功之門。

有一個年輕人,工作能力很強,也很受老板的賞識,但他不太滿意自己的薪水,準備要求老板給他加薪。但每當他麵對老板,特別是當老板說出“什麼事”三個字的時候,原先好不容易鼓起來的勇氣就癟了下去,隻好找個借口搪塞過去了事。經過5次失敗後,他終於無法忍受自己的懦弱,大著膽子向老板提出了他的要求。雖然老板感到有點突然,但還是跟他就雙方的想法、要求等進行了溝通交流,並在最後對他的要求表示了認可,而且說了一句:“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呢?”

很多人就像這位年輕人一樣,平日裏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可一到關鍵時刻就啞火掉鏈子,事後卻又免不了後悔不迭自怨自艾。求職時,有的人覺得提條件不好意思,於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結果得到的合同並不滿意;工作中,盡管與同事經常交流關係很好,但因為事事謙讓,結果別人風光無限,自己卻一直是兩手空空;麵對上司,雖然很注重與他們進行溝通,也懂得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但由於覺得沉默是金,說話時戰戰兢兢,生怕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好的主意、好的想法都是別人提出來的,結果很難被提升,隻能選擇默默無聞。

有些人說不出關鍵的東西,不是不知道什麼是關鍵的東西,而是不好意思開口,往往是話到了嘴邊,又去顧左右而言他。如果你確實缺乏這麼一點點勇氣的話,就看看老鷹是怎麼喂成的吧:

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老鷹之所以能夠成為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與它們的喂食習慣密切相關。老鷹一次能夠孵生出大約四到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穴很高,獵捕回來的食物雖然不少,但能夠拿到窩裏喂小鷹的卻不多,所以每次都隻能喂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喂食方式並不是依據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哪一隻吃,在這種情況下,不爭不搶的那些小鷹就會因為吃不到食物日漸瘦弱,逐漸死亡,存活下來的則是那隻最為凶猛的。如此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

我們不難發現,活下來的小鷹並不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強壯,也不是它有什麼別的更多的優勢,所有的小鷹起點都一樣,麵臨的環境也一樣,不同的是活下來的是搶食最凶猛的那隻。自然界是這樣的,人類社會更是如此,“公平”永遠不可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因為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製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就會遭到自然淘汰。這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故事在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比比皆是。我們麵對的機會和小鷹一樣少,但競爭的對手卻是小鷹的無數倍,不把關鍵的東西說出來,怎麼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