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身上有的會呈現粉紅色,而這種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導致的。這與調節體溫有關。它的顏色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它們的群居結構非常的有彈性,而組群的成員也時常更換。
白海豚的飲食習慣
中華白海豚不同於其他的海洋動物,它的攝食消化係統與陸上哺乳動物完全一致。白海豚擁有健全的牙齒、食道、胃、肝、脾、腸。成年海豚上下頜共有錐形齒125~135枚,排列稀疏,其功能不在於咀嚼,而是用於捕食。其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的鹹淡水魚類,可不經咀嚼快速吞食。解剖分析海豚的胃含物,主要有棘頭梅童魚、鳳鱭、銀鯧、烏鯧、白姑魚、龍頭魚、大黃魚等珠江口常見的品種,食性以中小型魚類為主。
白海豚的回聲定位
為了適應生存,幾乎每種動物都有它特殊的功能。中華白海豚因為眼睛較小,視力較差,所以其辨別物體的位置和方向就主要靠回聲定位係統。這一功能非常神奇,在白海豚的鼻孔下有一氣囊,它主要靠鼻塞肉的開閉發聲,這種聲線在前額隆起處一個由脂肪組成的特有器官集中,按一定的頻率進行發射;聲音碰到不同的物體反射回來的不同頻率信號,通過海豚下顎一個由脂肪組成的凹槽接收,傳入內耳進行定位。
這個回聲定位係統雖然複雜,但反應極其迅速準確,可以測出前麵物體的大小、形狀、密度結構和屬性,並作出判斷和反應。海豚這種特殊功能已被生命科學部門和軍事部門進行仿生學研究。
中華白海豚不像其他種群喜歡結大隊遷徙,它們通常喜歡3~5隻聚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白海豚性情活潑,在天朗氣清的時候,常常喜歡在水麵跳躍嬉戲,有時甚至將全身躍出水麵近1米高。因為長期在水中活動,所以它們遊泳的速度很快,有時可達每小時12海裏以上。其呼吸的時間間隔很不規律,有時為3~5秒鍾,有時為10~20秒,也有時長達1~2分鍾以上。
凶猛的虎鯨
虎鯨因為非常凶猛,所以又被稱為殺人鯨。它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8~10米,體重9噸左右,背呈黑色,腹為灰白色,有一個尖尖的背鰭,背鰭彎曲長達1米,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凶猛。虎鯨是一種典型的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他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鯨的歌唱
虎鯨有著十分強大的語言功能,說它“能說會道”一點都不為過。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白鯨是海中的“金絲雀”,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
舉個簡單的例子,虎鯨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鏽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而且還能夠判斷魚群的大小和遊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裏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海水下麵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裏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
結伴出遊的虎鯨
虎鯨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是一種典型的群居動物,一般每群2~55隻不等。它們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待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麵上,露出巨大的背鰭。
虎鯨是非常團結的一種動物,它們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他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麵上。它們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
虎鯨的“母係社會”
虎鯨的社會形態屬於“母係”社會,它們之間交配對象的選擇比較複雜,並不是由雄性的力量決定一切。例如鯨群的族長有時能活到80歲,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它們選擇交配的對象一般是鯨群內部年長的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