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隻有中間一條大骨,無其他細刺,食用方便,而且帶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帶魚肉中含有豐富的鎂元素、蛋白質和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係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重要的是,帶魚全身的魚鱗硬蛋白和銀白色油脂層中含有纖維性物質,這層物質中含有抗癌成分,可以抑製膽固醇,也可以抗癌,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常吃帶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健美的功效。
新鮮帶魚為銀灰色,且有光澤;但有些帶魚在銀白光澤上附著一層黃色的物質。這是因為帶魚是一種脂肪較高的魚,當保管不好時,魚體表麵脂肪因大量接觸空氣而加速氧化,氧化的產物就是使魚體表麵產生了黃色。購買帶魚時,盡量不要買帶黃色的帶魚,如果買了,要及時食用,否則魚會很快腐爛發臭。
沙丁魚的大作用
沙丁魚,香港人稱沙甸魚,又稱薩丁魚、,也被稱為“”,是一些鯡魚的統稱。這種類型的魚為細長的銀色小魚,通常被用來做罐頭食品,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魚類。
認識沙丁魚
沙丁魚身體側扁,通常為銀白色。沙丁魚體積較小,身體側扁,主要有銀白色和金黃色等品種,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沙丁魚體被圓鱗,腹部魚鱗為棱狀,不易脫落,頭部無鱗,背鰭短且僅有一條,無側線,體背部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兩排藍黑色圓點,上排斑點不顯著,下排斑點一般為6~9個,多數為7個。沙丁魚的鰓蓋骨上有顯著的放射形隆起線。
沙丁魚主要是食用魚,有著名的沙丁魚罐頭,而且沙丁魚中含有一種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髒病有特效。有時魚肉也會用做動物飼料,沙丁魚的魚油可以用來製造油漆、顏料和油氈,在歐洲還用來製造人造奶油。
沙丁魚的習性
沙丁魚通常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地中海沿岸等溫帶海洋區域中,一般密集群息,沿岸洄遊,主要以浮遊生物和矽藻為食。沙丁魚為近海暖水性魚類,一般棲息於水的中上層,春季沿海水溫升高,魚群向近岸作生殖洄遊,夏季逐漸隨南海暖流向北洄遊,秋季表層水溫下降時會向南洄遊,冬季由於沿海水溫降低而逐漸轉棲於較深海區。
沙丁魚的營養價值
沙丁魚富有驚人的營養價值。一罐沙丁魚猶如一個營養豐富的發電站,富含磷脂、蛋白質和鈣。鹹水魚類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特殊成分——磷脂。根據美國心血管協會的網站內容顯示,這種特殊脂肪酸可以減少甘油三酯的產生,並有逐漸降低血壓和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速度的神奇作用。孕婦在妊娠期應多吃魚類,如沙丁魚,因為沙丁魚富含磷脂。同時沙丁魚中的磷脂對於胎兒的大腦發育具有促進作用。除了磷脂,沙丁魚還含有大量鈣質,尤其是在魚骨中。罐裝沙丁魚的魚骨很鬆軟,可以安全食用。
鯡魚也就是青魚。鯡魚頭小,身體呈流線型,體長而側扁,體側銀色閃光、背部深藍金屬色,平時棲息在較深的海域,以浮遊甲殼動物以及魚類的幼體為食。鯡魚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魚類之一。其體內多脂肪,營養價值高,供鮮食或製罐頭食品,魚卵巢大,富有營養,為重要出口水產品之一。
挪威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漁民捕獲的沙丁魚通常很難活著返港。有一次卻意外發現,有一艘船的沙丁魚全活著返回。原來,裏麵有一條鯰魚,它的存在使沙丁魚們驚恐萬狀、左右逃竄,結果反而都保全了性命。
身體扁平的鋸鰩
鋸鰩是幾種像鯊的魚類的統稱,是鯊魚的親緣種類,以前曾廣泛地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東部。但是如今,鋸鰩麵臨著絕種的危險。
認識鋸鰩
鋸鰩屬於軟骨魚,和鯊魚一樣古老,最早的化石見於白堊紀,也就是說它已經至少有6500多萬年的曆史了。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鋸鰩的身體形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鋸鰩身體扁平,有2個背鰭,背鰭上沒有硬棘;胸鰭前緣伸達頭側後部;尾部粗大,而且尾鰭發達,最大的體長可達7米。鋸鰩也是很凶猛的魚類,而且行動敏捷,遊動迅速,平時將身體潛伏在泥沙中,以海底甲殼類動物為生。
尤為特別的是,鋸鰩有著又長又硬又鋒利的吻鋸(它也由此而得名)。它的吻部狹長,為一個扁平的板,兩側有齒狀突起,邊緣有堅硬的吻齒,像一把鋸子。這把鋸子最長可達20厘米,但是鋸吻上沒有肉質觸須。鋸鰩的吻鋸常用於攝食活動,或用之發掘底層生物,鋸鰩也憑借鋒利的吻鋸,在魚群中揮舞,殘殺或擊傷群魚。鋸鰩甚至可以在魚群中橫衝直撞,比鋸鰩本身還大的魚,也難逃脫吻鋸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