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海洋中的魚類(3)(2 / 2)

小醜魚愛群居

小醜魚喜群體生活,幾十尾魚兒組成了一個大家族,其中也有“長幼”“尊卑”之分。如果有的小魚犯了錯誤,就會被其他魚兒冷落;如果有的魚受了傷,大家會一同照顧它。可愛的小醜魚就這樣互親互愛、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自然生活中卻時時麵臨著危險,小醜魚就因為那豔麗的體色,常常會給它惹來殺身之禍。

小醜魚和海葵共生

小醜魚最喜歡和海葵生活在一起。雖然海葵有會分泌毒液的觸手,但小醜魚身體表麵擁有特殊的體表黏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醜魚免受其他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醜魚食用,而小醜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安心地築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醜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他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醜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醜魚的遊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這樣,小醜魚與海葵就形成了和睦的共生關係。

色彩絢麗的海葵永遠是人們注目的焦點,這些腔腸動物伸出長長的、如絲帶般柔軟的觸手,隨著水流緩緩漂動,宛若雛菊在風中被吹起的花瓣。誰又能想到,在這令人炫目的美麗背後竟隱藏著致命的陷阱。海葵的每一根觸手上都長滿有毒的刺細胞,當有小魚誤入其中,成百上千的毒刺就會彈出來,小魚很難逃脫悲慘的下場。雖然海葵的觸手能分泌毒液,但小醜魚身體表麵擁有特殊的體表黏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自在地生活。

翩翩飛舞的獅子魚

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北極冷水區分布著一些漂亮的魚,這些魚長得像蝴蝶一樣,叫做獅子魚。

獅子魚的模樣

獅子魚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以甲殼動物為食,有時也吃小魚。獅子魚體形很小,最大的隻有30厘米長。其頭寬大平扁,體形較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漸扁狹。

獅子魚皮膚鬆弛,沒有鱗片,有的光滑,有的具有顆粒狀的小棘。

獅子魚的背鰭長,腹鰭在頭下形成吸盤,用以吸附海底。尾鰭平截或圓形,常與背鰭和臀鰭相連;胸鰭寬大,向前伸達喉部。

水中的花蝴蝶

獅子魚是近年來很流行的海洋觀賞魚類,它的胸鰭和背鰭長著長長的鰭條和刺棘,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故又被人稱為“蓑鮋”。這些鰭條和刺棘看起來就像是京劇演員背後插著的護旗,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在陽光下看起來非常亮麗而多彩。它們時常拖著寬大的胸鰭和長長的背鰭在海中悠閑地遊弋,悠遊自在,完全不懼怕水中的威脅,就像一隻自由飛舞在珊瑚叢中的花蝴蝶,非常美麗。

獅子魚的種類

長須獅子魚也叫魔鬼蓑,身體顏色為淡紅褐色帶,白色及黑色的條紋垂直分布於全身。它有一個很大、扇形的胸鰭,高高的、條紋的背鰭,背鰭、臀鰭的脊刺都有毒,會吃小魚、蝦及缸中的甲殼類動物。

三棘獅子魚的頭很寬大,一對小小的紅眼睛不對稱地排列,體長30厘米左右,體被無鱗,有皮質突起;胸鰭寬大,尾鰭圓截形;三棘獅子魚的身體呈棕灰色,體色會隨著環境多變,通常以土黃色和橘黃色為主,上麵有不規則的灰黑色和紅色斑塊。

孔雀開屏獅子魚體長30~35厘米,頭扁平,眼睛位於頭頂。除了具有獅子魚的特征之外,其顯著的特征是背鰭由數根硬刺條組成,背鰭後半部分是軟鰭條,尾鰭和臀鰭為銀白色,並有黑色圓點,很像一把蒲扇。其全身有數十條棕色環帶,並且頭部有棕色花紋。

獅子魚不可冒犯

無論你在水下遇到的獅子魚究竟“姿色”如何,你在感到幸運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也許你並沒有刻意打擾它的生活,卻誤入了它們的領地,它們可能因被“冒犯”而向你發起進攻。它們的毒刺可以很容易地穿透較薄的手套,戴一般的手套並不能有效地防止被“吻”。所以,在浮潛時,如果是在那些經常會遇到水下有毒生物的水域,建議最好穿上潛水服,並戴上厚一點的手套,將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杜父魚很像獅子魚,蓑鮋則是獅子魚的一種,這兩種魚的特點都是胸鰭寬大,像扇子。杜父魚頭大而扁,身體呈亞圓筒形,向尾巴方向逐漸變小,沒有魚鱗;蓑鮋,頭側扁,體被圓鱗或櫛鱗,體色多為紅色,並有暗色橫帶,背鰭上的刺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