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種類繁多的淡水魚類(1)(1 / 3)

很多人都喜歡吃魚肉。魚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我們平時所吃到的魚,大多都是淡水魚,那到底什麼是淡水魚呢?我們把棲息於江河、湖沼、水庫等淡水水域的魚類叫做淡水魚類。也許這麼解釋你還會有疑問,下麵就給你列舉幾種比較常見的淡水魚,讓你對淡水魚有更深的了解。

素食的鯽魚

鯽魚是一種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采食的麵廣。鯽魚喜歡群集而行,擇食而居。鯽魚的肉質細嫩,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礦物質,營養價值很高,是我國重要的食用魚類之一。

鯽魚的模樣

鯽魚在全國各地都有,有的地方被稱為鮒魚,有的地方也叫草魚板子、喜頭魚、鯽瓜子、鯽拐子、朝魚、刀子魚或者鯽殼子。鯽魚一般長15~20厘米,體形是扁圓形,呈梭形,身體比較厚,頭短小,沒有魚須。鯽魚身體背麵為黑色,腹麵為銀白色,各鰭條為灰白色。

鯽魚的背部之所以是黑的,腹部之所以是白的,是因為它們是鯽魚的保護色。天敵從水上方往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淤泥看起來一樣,很難被發現;天敵從水下方往上看,白色的魚肚和天的顏色差不多,也很難被發現,所以鯽魚能在水中遊刃有餘地躲避天敵,安全存活。

鯽魚的生活

鯽魚的采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采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采食;夏季采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動水裏的鯽魚,喜歡群集而行。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到水草豐茂的淺灘、河灣、溝汊、蘆葦叢中尋食、產卵;遇到水流緩慢或靜止不動、具有豐富餌料的場所,它們就暫葉棲息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也是擇食而居。尤其是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們貪戀草根,多數也不遊到無草的深水處過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鯽魚,它們是遇流即行,無流即止,擇食而居,冬季多潛入水底深處過冬。

鯽魚的類別

雖然同叫鯽魚,但是鯽魚也有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雲南滇池及其水係發展起來的高背鯽,黑龍江省雙風水庫發展的方正銀鯽,江西水產科技人員選育的彭澤鯽,產於河南省淇河的淇河鯽,以及江蘇省六合縣的龍池鯽魚,內蒙古海拉爾地區的海拉爾銀鯽等等。

各品種的鯽魚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比如高背鯽魚個體大,有生長快、繁殖力強等特點。高背鯽因背脊高聳而得名。方正銀鯽背部為黑灰色,體側和腹部為深銀白色,體重為0.5~1千克。彭澤鯽體形豐滿,含肉率高,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既可以生產又可以垂釣的魚類。

鯽魚的藥用價值

鯽魚味甘、性溫,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效,可以治療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病症。腹水患者用鮮鯽魚與赤小豆共煮湯服食有療效。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煨,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鯽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效,還可降低血液黏度,促進血液循環。

鯽魚的肉質鮮嫩,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而且藥用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所以鯽魚是一種常見的經濟魚類。

鯉魚跳水

鯉魚金鱗赤尾,形態可愛,有很強的觀賞價值。鯉魚肥嫩鮮美,肉味純正,具有食用價值,是一種常見的魚類。鯉魚經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如紅鯉、團鯉、草鯉、荷色鯉、錦鯉、火鯉、芙蓉鯉、荷包鯉等。品種不同,體態顏色也各不相同。

鯉魚的特征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恒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

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係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鯉魚在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