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種類繁多的淡水魚類(1)(2 / 3)

長壽的鯉魚

鯉魚是原產於亞洲的溫帶性淡水魚,全世界除澳洲和南美洲外均有分布。鯉魚喜歡單獨或成群生活在水草叢生的泥底,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水流緩慢的河川裏都可以看到鯉魚的身影。鯉魚在春天產卵,冬天時鯉魚會沉伏於河底,進入冬眠狀態。

鯉魚的壽命特別長,可以活100多年。計算鯉魚的年齡和計算樹齡的方法相同。魚的鱗片從中心向外有許多的圈兒,疏密相間,疏的圈是夏天長成的,密的圈是冬天長成的。所以,隻要數一下,就知道它已經度過了幾個年頭。

鯉魚除被當做觀賞魚外,也被當做食用魚。食用鯉魚的種類約有2900種。鯉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所含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很好地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而且鯉魚的鱗片、魚腦、魚血、魚眼睛、魚皮都具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

鯉魚的品種

鯉魚經人工培育,出現了很多品種,如團鯉、草鯉、荷色鯉、鏡鯉、火鯉、芙蓉鯉、荷包鯉等,這些鯉魚的品種不同,體態顏色也各異。

會遊泳的藝術品——錦鯉。錦鯉體格健美、色彩豔麗,體長可達1~1.5米,能活60~70年,是一種高檔觀賞類鯉魚,原產自中亞細亞,後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的精心培育後發揚光大,錦鯉也被稱為日本的國魚,被譽為“水中活寶石”和“觀賞魚之王”。1938年,日本錦鯉傳入中國,這也是日本人第一次將錦鯉傳出國門。在中國,古代宮廷技師按照培育金魚的方法篩選出了符合大眾審美觀的中國錦鯉品種。

魚中之王——麥溪鯉。麥溪鯉是鯉魚中的一種食用性品種,頭細嘴小,腹圓身肥,味道非常鮮美。麥溪鯉和其他鯉魚的區別就是魚身兩側有3條光閃閃的金線,由鰓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麥溪鯉因生長在麥溪和麥塘兩口塘而得名,因為麥溪鯉對於生長環境十分挑剔,普通鯉魚種非得要生長在廣東省高要市大灣鎮古西村的麥溪塘裏才能長成麥溪鯉,不然的話就是普通鯉魚。要是把麥溪鯉放到別的魚塘,長成麥溪鯉的魚也會轉變成普通鯉魚。

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至元代,泉州的城區進一步擴大,各個地區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周圍15千米的上寬下狹的長形城郭。這個城郭形似鯉魚,因此泉州又被稱為“鯉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鯉魚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物,由於鯉魚的“鯉”字與“利”諧音,所以取年年得利的吉兆。中國自古也有“鯉魚跳龍門”之說,傳說黃河鯉魚跳過晉陝大峽穀的最窄處的龍門,就會變成龍,現在用來比喻人飛黃騰達、官運亨通,可得大利,所以鯉魚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深的寓意。

泥鰍也是魚

泥鰍是一種身體細長的魚,前端呈亞圓筒形,腹部圓,後端側扁,全身滑溜溜的,充滿黏液。泥鰍是很好的天氣預報員,因為當泥鰍上下翻騰不時躍出水麵時,很可能就要下雨了。

泥鰍的特征

泥鰍身體較小而細長,前端呈亞圓筒形,腹部圓,後端側扁,體背部及兩側為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體側下半部為灰白色或淺黃色,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

泥鰍頭部較尖,吻部向前突出,有5對須,對觸覺和味覺極敏銳,不同於一般的魚類。

泥鰍身上沒有大片的硬鱗,隻有一層幾乎看不到的細小鱗片。它的尾巴上長著圓形的鰭,而且體表布滿黏液,這樣的體形非常適合在水中泥底鑽來鑽去。

通常,泥鰍的腸子前半段用來消化食物,後半段是用來呼吸,所以泥鰍雖然是魚,但離開水照樣能生活。它除了像一般魚一樣有鰓,可在水中自由呼吸以外,還有更好的呼吸器官——皮膚和腸子。

泥鰍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泥鰍屬底層魚類,常見於底泥較深的湖邊、池塘、稻田、水溝等淺水水域。其生活水溫為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10℃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厘米深處過冬。泥鰍對低氧環境適應性強,它除了用鰓呼吸外,還可以進行皮膚呼吸和腸呼吸。泥鰍的視覺很弱,但觸覺及味覺極為靈敏。泥鰍為雜食性,幼魚階段攝食動物性餌料,以浮遊動物、絲蚯蚓等為食。長大後,餌料範圍擴大,除可食多種昆蟲外,也可攝食絲狀藻類、植物根、莖、葉及腐殖質等。成鰍以攝食植物為主,一般多為夜間攝食,水溫10℃以下、30℃以上時停止攝食。當河水或坑塘幹涸後,水底的淤泥已經開始龜裂,其他魚類一般都已經死亡,而泥鰍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