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眼珠一動一個主意”這句話來形容一些人鬼點子多。我們有時會看到眼球總是上下左右擺動或旋轉的人。這些人是不是鬼點子多呢?不是的,這是一種病態,與鬼點子多少無關。相反,這樣的人,有時還伴隨智力發育障礙。眼球上下左右擺動或旋轉,統稱為眼震。按其發病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先天性衝動型眼球震顫:發病原因尚未明確。有人認為其病變位於腦幹,而眼球本身則無器質性病變。病人一般出生後數日即有眼球震顫,但因程度較輕而常被忽視;數周數月後,因眼球震顫明顯才被發現。病人的眼球震顫可隨年齡增長而減輕,但精神緊張時又會加重;通常為水平型震顫,且有慢相、快相之表現。由於本病造成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左右擺動而影響視力,嚴重者還有複視。由於向慢相側注視時可提高視力,故病人常取代償頭位,迫使兩眼轉向慢相側。這種眼位稱“中間帶”。“中間帶”眼位不但可使視力提高,而且眼球震顫亦減輕或消失。
眼源性眼球震顫:因雙眼在幼年時期喪失注視能力所致,常見於嬰兒期某些有損視力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內障、角膜葡萄腫及白化病等。此類眼球震顫為水平型,呈鍾擺式震顫。
成年人長期在暗處工作,亦可發生眼球震顫。因在弱光下僅視網膜杆狀細胞發揮作用,而黃斑部錐細胞經常處於抑製狀態,天長日久中心視力減退而引起眼球震顫。
迷路性或耳源性眼球震顫:見於中耳、內耳疾病病人,由於半規管壺腹脊受刺激所致;呈水平型震顫,有慢相與快相之別。病人往往伴有耳鳴、眩暈、聽力減退或平衡失調等症狀。
中樞性眼球震顫:常與小腦病變有關,為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之一,但亦可見於腦幹部病變,如中腦、腦橋及小腦橋角等處的炎症、腫瘤、變性或血管性病變。小腦半球的病變所致者,當眼球向水平方向偏斜時,眼球震顫更為明顯;中樞性眼球震顫多衝動型,有時與耳源性者相似,可根據有無眩暈、聽力障礙或神經係統定位症狀與之鑒別。
對眼球震顫,主要針對病因予以治療。眼源性者,應對幼童防盲治盲,提高視力;先天性衝動型者,按“中間帶”眼位進行手術治療;迷路性眼震,要治療中耳或迷路的原發病;中樞性眼震,多無有效治療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