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地球環境汙染、太陽黑子變化、二氧化碳層變厚以及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等一係列原因,太陽對地球的熱輻射增強,地球表麵溫度逐年上升,高溫中暑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將越來越大。
人為什麼會發生高溫中暑呢?
正常人體溫維持在37℃左右,是經體溫中樞調節,使產熱與散熱保持平衡的結果。在工農業生產中常會有高溫與高濕環境,勞動時新陳代謝增強,產熱增多。可是高溫條件下,身體通過輻射、對流和傳導散熱困難;在濕度很高的環境裏,通過發汗蒸發散熱也很困難,當體溫調節中樞超負荷時,就會造成體內餘熱過多而發生高溫中暑。
中暑的先兆是過度出汗、口渴、頭昏、胸悶、心悸、惡心、乏力、體溫略升(不超過375℃)。輕度中暑時體溫可達385℃,皮膚潮紅無汗,灼熱,並可有血壓略降、脈搏細弱等末梢循環衰竭的表現。重症體溫可高達40℃以上,病人休克、抽搐甚至昏迷,不及時搶救就會死亡。
搶救高溫中暑的關鍵在哪裏呢?由於高溫中暑的一切症狀都起源於體內餘熱積存過多,所以,搶救中暑的關鍵是千方百計迅速排除體內餘熱,以降低體溫。
一旦發現中暑,應將病人安置在陰涼通風之處,在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放置冰袋;也可把病人放入4℃的涼水中洗浴,或者用酒精擦拭全身(酒精蒸發可以大量散熱)。這些物理降溫的方法很重要,也易於在現場施行。但是,物理降溫的初期,由於皮膚血管反射性收縮和肌肉震顫,反而可以使體溫暫時升高,所以,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搶救,盡快采取與藥物聯合降溫的措施。氯丙嗪可以控製體溫中樞,擴張血管、減少肌肉震顫,從而使體溫降低,效果確切而迅速。在降溫的同時,應大量輸液、調節電解質平衡;同時也要采取綜合措施預防心力衰竭、腦水腫和肺水腫的發生,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加強護理監測血壓、脈搏、心率和體溫變化。當肛溫降至38℃左右時即可停止降溫,以免發生低溫虛脫。
平時應加強勞動保護,合理安排勞動與休息,高溫下工作應供給充分、合理的飲料與營養,做好個人防護,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