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具備一般性中醫常識的人找中醫看病時,往往不願意自己訴說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目前症狀等,而是希望大夫能在摸脈後說出自己的病情,認為光靠摸脈就能診病的大夫才是醫術高超者。偏偏也就有那麼少數醫生,為迎合患者心理,摸脈之後,不問病情,便說起病人的症狀來,有時也還真能說的差不離。當病人對這種“絕活”醫術大加讚賞時,他們便自鳴得意起來,甚至說什麼“病家不開口,便知百病根”。這樣一來,許多外行人便把中醫脈學看得神乎其神,甚至把醫術高明與否同脈摸得好壞等量齊觀起來。
其實,摸脈哪有那麼神呢?摸脈以後,即使能將某些病人的症狀說個八九不離十,那也絕不是單靠摸脈摸出來的,而是綜合了望診、聞診、脈診的結果之後推測出來的。例如,一個肺氣腫、肺心病患者,由於有端坐呼吸、咳嗽、喉中痰鳴、口唇發紺及頸靜脈怒張等表現,一看便知屬於中醫學範疇的肺氣虛或腎不納氣等症。後者一般會有咳嗽、痰多、易出汗、不能平臥睡眠、喘咳夜間為甚等症狀。再如,觀察到病人臉色、指甲蒼白,身體瘦弱,兩眼少神,頭發缺少光澤等,就獲得一個氣血不足的初步印象;病人雖不訴說病情,但在回答其他問題時,可聽到聲音低弱,這也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加之摸脈所得脈象沉細無力,更證明病人氣血不足。根據對病人病情的初步分析,自然而然,也就容易推斷出患者的其他症狀,諸如氣短、乏力、頭暈眼花、睡眠不安、飲食欠佳等。
然而,人體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各種疾病本身存在的同病異症、異病同症等,決定了很多情況下通過望診、聞診和摸脈,特別是僅憑摸脈難以做出客觀、準確的診斷。當望診、聞診和摸脈都沒有異常發現時,如果醫生妄加臆測,那就必然引出牛頭不對馬嘴的結果來。即使是對上述咳喘、氣血不足病人,仍需要詳細詢問起病原因,自我感知的病情和病程,病程中出現過哪些並發症狀,以往的治療情況怎樣,吃過哪些藥有效或無效。隻有這樣才能使辨證準確,並進行恰當的處方和治療。
由此可見,醫生在診病時如不仔細詢問此次發病原因、經過、治療情況和以往疾病情況,並和望診、聞診、切診所得信息資料結合起來分析,是絕不能正確診斷疾病的,也不會取得有效的治療結果。所謂“病家不開口,便知百病根”
的說法,無非是某些醫生利用望診、聞診、切診以及直接或間接談話等已取得的資料來故弄玄虛,以期騙取病人的信任而已。對於這種錯誤,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曾明確提出批評:“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起居之過度,卒持寸口(指摸脈),何病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