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醫藥學飛速進步、日益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卻表現出對傳統中醫藥學的濃厚興趣,並樂於求助於中醫藥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這其中除了中醫藥學所獨具的診療技術優勢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服中藥安全,多服少服都沒有副作用有關。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麵的,也是十分危險的。
誠然,中藥大多數是植物、動物類藥,有的本來就是食品,而且在幾千年的使用過程中經過不斷篩選,一般掌握正確的服用方法,的確比較安全。常用的500餘種中藥,大多數無毒或毒性不大。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中藥毒性明顯,甚至有劇毒。當用這些藥物治療疾病時,治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一般即是副作用。
常用中藥裏有一些藥物具有劇烈的毒性,其中植物類有生川烏、生草烏、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及生甘遂等;礦物類有朱砂、雄黃、黃丹及白礬等;動物類有蜈蚣、斑蝥及紅娘子等。這些藥物如不經過炮製後嚴格限量使用,會產生中毒現象,甚至導致死亡。例如,常用的止咳平喘藥白果,一般用量為5~7枚;如一次服20枚以上,便會出現嘔吐、驚厥、肢體強直、皮膚青紫及瞳孔散大等中毒危象。正常人口服06克斑蝥,便會發生嚴重中毒;口服13~3克,即可致死。正常人口服20~50毫升烏頭酊,也可中毒死亡。
除了中藥本身的毒副作用外,中藥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要算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多發生在有特異性體質者。據報道,對中藥湯劑及中成藥過敏者逐年增多。現已證實,易引起機體發生過敏反應的中藥和中成藥有魚腥草、麥冬、當歸、人參、板藍根、大黃、金銀花、天花粉、五味子、烏賊骨、牛黃解毒片、六神丸、當歸建中湯、大柴胡湯、小青龍湯等。例如,五味子、當歸、冰片及黃連等,可引起蕁麻疹;毛冬青、槐花、馬鞭草、紫珠草及雲南白藥等,可導致過敏性休克;鹿茸精可引起剝脫性皮炎;蓖麻子外用可引起哮喘;六神丸可抑製心髒跳動及出現濕疹樣皮膚損害;板藍根衝劑和注射劑可導致頭暈眼花、嘔吐及胸悶等過敏反應,個別情況下還會出現溶血反應;麻杏石甘湯可使人發生呼吸困難。
此外,許多中藥對婦女妊娠有不良影響可引起胎兒發育不良,甚或流產。這就是許多中藥或中成藥都被列為“孕婦禁忌”類藥物的緣故。
綜上所述,中藥如應用不當,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正如俗語所說:“是藥便有三分毒”
。因此,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不應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