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信息高速公路(10)(2 / 3)

所謂移動通信就是移動體之間的通信,或移動體與固定體之間的通信。移動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在移動狀態中的物體。

移動通信與固定物體之間的通信比較起來,具有一係列的特點,主要是:(1)移動性。就是要保持物體在移動狀態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須是無線通信,或無線通信與有線通信的結合。(2)電波傳播條件複雜。因移動體可能在各種環境中運動,電磁波在傳播時會產生反射、折射、繞射、多普勒效應等現象,產生多徑幹擾、信號傳播延遲和展寬等效應。(3)噪聲和幹擾嚴重。在城市環境中的汽車火花噪聲、各種工業噪聲,移動用戶之間的互調幹擾,鄰道幹擾、同頻幹擾等。(4)係統和網絡結構複雜。它是一個多用戶通信係統和網絡,必須使用戶之間互不幹擾,能協調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動通信係統還應與市話網、衛星通信網、數據網等互連,整個網絡結構是很複雜的。(5)要求頻帶利用率高、設備性能好。

移動通信的種類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場合不同可以分為(1)集群移動通信,也稱大區製移動通信。它的特點為隻有一個基站,天線高度為幾十米至百餘米,覆蓋半徑為30~50km,發射機功率可高達200W。用戶數約為幾十至幾百,可以是車載台,也可以是手持台。它們可以與基站通信,也可通過基站與其他移動台及市話用戶通信,基站與市站有線網連接。(2)蜂房移動通信,也稱小區製移動通信。它的特點是把整個大範圍的服務區劃分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設置一個基站,負責本小區各個移動台的聯絡與控製,各個基站通過移動交換中心相互聯係,並與市話局連接。利用超短波電波傳播距離有限的特點,離開一定距離的小區可以重複使用頻率,使頻率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小區的用戶在1000以上,全部覆蓋區最終的容量可達100萬用戶。(3)衛星移動通信。利用衛星轉發信號也可實現移動通信。對於車載移動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衛星,而對手持終端,采用中低軌道的多顆星座衛星較為有利。(4)無繩電話。對於室內外慢速移動的手持終端的通信,則采用小功率、通信距離近的、輕便的無繩電話機。它們可以經過通信點與市話用戶進行單向或雙方向的通信。

現有的大量的移動通信都持用模擬識別信號,稱為模擬移動通信。但為了解決容量增加,提高通話質量和增加服務功能,目前已開始應用數字識別信號,即數字移動通信。在製式上則有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兩種。前者在全世界有歐洲的GSM係統(全球移動通信係統)和北美的雙模製式標準IS-54及日本的JDC標準。對於碼分多址,則有美國Qualcomnn公司研製的IS-95標準的係統。總的趨勢是數字移動通信將取代模擬移動通信,CDMA體製將更占優勢。而移動通信將向個人通信發展。進入21世紀則成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通信將有更為輝煌的未來。

微波通信

微波的波長很短,繞過障礙物的能力很小,容易被地球表麵吸收,因此,電視廣播信號不能用地波方式傳播。微波一般能透過電離層,因而也不能利用電離層的反射進行天波傳播。電視廣播信號主要靠空間波直線傳播。這樣,電視廣播信號的傳播距離就受到地球曲率半徑的限製。由此可知,電視廣播信號直接傳播的距離是有限的,接收點距離電視台越遠,接收天線需架設得越高,這樣才能接收到電視台的信號。例如,當發射天線高度為150米,接收天線高度為10米時,即使沒有高山或高大建築物相阻,則最遠隻不過在63千米的地方接收到電視信號。

在實際應用中,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的高度及傳輸功率都會受到一定限製。要將電視信號送至千裏之外,就必須設立許許多多的微波接力站。每一個接力站在接收到上一接力站的信號後,由接力站的信號放大器來彌補傳輸信號的損耗,然後再發送至下一個微波接力站,如此一環接一環。由於電波傳輸的速度極快,幾乎在同一瞬間,就可完成全部接力站的傳送。因此,相隔千裏之遙也能同時觀看同一個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