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
1946年,美國科學家用雷達把電波發射到月球,並第一次接收到它的回波。這證明了攜帶信號的微波可以穿過大氣層,並可以從大氣層以外的星球上反射回地球。此外,人類發射了用來通信的人造衛星,它能夠把地球上發來的電波信號經過放大處理後,再發回地球,這樣就實現了遠距離國際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不僅能夠遠距離傳送信息,還有質量好、幹擾小、容量大等優點。利用衛星通信不僅可以進行電視廣播通信,還可以通長途電視電話、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等。
目前,我國不僅發射了自己的通信衛星,而且還建立了許多地麵衛星通信站。通過這些通信衛星和地麵接收、轉播站,實現了方便快捷的國際、國內電視電話通信。
電子通信
在當前這樣一個信息時代,人們對信息交往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尤其使人們不滿足的是信件的郵遞速度。一封國際郵件,即使是利用特快專遞郵政業務,它也要二三天左右。這對於一些急需用信件方式而無法用電話傳遞的信息來說,譬如合同、各種公證文書等等,常常因太慢而誤事。當然使用傳真通信是可行的,但就國內國際的目前狀況來說,許多普通家庭並不擁有傳真機,因此也難於普遍地使用傳真機傳送。
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上出現了一種電子信函業務。簡單地說,這是一種郵政加電信結合的業務。其原理也很易理解,需要使用者可去開辦這項業務的郵局,把需要郵遞傳送的文件或信件交給他們,由郵局用傳真機發往中繼局,再由中繼局通過國際電話電路傳往目的地郵局,交給收受郵件者,收件人就可以在一二小時內看到同交件人交出的文件或信件一模一樣的真跡。因此,電子信函是目前最迅速的通郵方式了。
在國際電腦網絡正在形成的20世紀90年代,這種電子信函有了更進一步的飛躍。分布世界各地的入網電腦的使用者,隻要在家裏就可以及時把信函內容直接發給收件人,不必再有勞郵政部門了。
中微子束通信
無線電通信是今日使用最廣的通信方法。但是它常受到外界的幹擾。至於微波通信則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受到高山或高大建築物的阻隔,微波就不能通過。於是不得不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微波中繼站,來傳送微波訊號,這就大大增加了費用。
現在已經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通信方法,它就是利用中微子束進行的通信。中微子是存在於原子核中的一種粒子,它在原子核裂變時放射出來。中微子並不神秘,在陽光中就含有大量的中微子,並不斷地放射到地球上來,這是因為太陽內部不斷地在進行著核反應。中微子的本領大極了,一是速度快,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進,從太陽來到地球8分鍾就夠了。二是穿透力強,不管高山深海,還是岩石金屬,它都一穿而過,似乎沒有東西可以阻攔它前進。三是方向性好,不會反射、折射、散射,能量損耗極小。它穿過地球之後,衰減不到1%。四是中微子具有不受幹擾的特點,因為中微子不帶電,不會受任何物質,包括核輻射的影響。因此,中微子束通信是一種最迅速、最安全、最能保密的現代通信手段。它早在1978年就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