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雷爆炸能量很大,它以強大的壓力波衝擊艦殼,這個壓力波超過艦殼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時,艦殼就破裂,破壞半徑一般為5-6米。對驅逐艦和比它小的艦艇來說,一至二個水雷爆炸,就能使它沉沒,或造成嚴重損傷,失去戰鬥力。
磁雷
1939年9月,德國在英國泰晤士河口的海麵上布設了水雷。英國派出掃雷艦艇,在雷區一趟趟往返掃雷,結果一個水雷也沒有找到。可是,當艦船進入掃過雷的海域時,卻接二連三地挨炸,先後被炸沉了17艘。這種擊沉英國艦艇的水雷就是磁雷,因為它一般布設在海底較深的位置上,所以又稱沉底磁性水雷。
這種水雷不需要艦船直接碰撞,在一定距離上接受艦船行進時產生的磁場,就會引起爆炸。磁性水雷的威力比較大,擊沉一艘驅逐艦,隻需要一個裝藥量為300公斤的沉底磁雷,擊沉一艘巡洋艦隻需二至三個磁雷。擊沉一艘重型艦船隻需三至四個磁雷。它的破壞作用隨爆炸距離的增大而降低,通常以10-20米的布雷深度爆炸效果最好。
音響水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為了控製海上霸權,接連不斷地研製出新的水雷。他們在1939年布設的磁雷曾使英國陷入被動局麵。誰知,當英國海軍好不容易研製出了應付的武器時,德國人卻布設了另一種新的水雷——音響水雷。這種水雷利用艦船聲場引爆,用對付磁雷的掃雷具根本找不到它,這又一次使英國陷於被動地位。
艦船聲場所以能引起音響水雷的爆炸,是因為音響水雷的雷尾裝上了一個“耳朵”——音波接受器。水雷的“耳朵”能把艦船發出的聲波變成電信號,電信號經過放大、整流後,輸送到線框,使指針擺動,中間機構開始工作,爆炸開關接通,電雷管通電,引起水雷爆炸。這就好像艦船給音響水雷打電話說:“我來了!”而回答它的卻是水雷爆炸的一聲轟隆巨響。
還有一種音響水雷,是用聲、磁聯合引信起爆的,稱為音響感應水雷。聲場、磁場按先後順序,共同作用到水雷時,才引起水雷爆炸。因為音響引信比磁感應引信接受信號距離遠,所以通常把音響引信作為搜索目標的值班引信;而磁感應引信隻能接受艦船附近的磁場,使水雷在艦船底部爆炸,所以稱為戰鬥引信。平時,音響機構電路暢通,隨時可以接收音響信號。當艦船開來時,聲波接受器先接通電流開始工作,當艦船接近水雷上方時,磁感應器使爆炸開關接通,電雷管起爆,引起水雷爆炸。
燃燒地雷
燃燒地雷就是凝固汽油地雷,常常埋在防禦前沿的地下阻止敵人進攻。有些凝固汽油地雷,在鐵桶下麵放置梯恩梯炸藥塊或迫擊炮彈作拋射藥。在這種情況下,要借助於起爆機構進行起爆,容量200升的汽油桶爆炸,殺傷半徑達50-60米。
用燃燒地雷也可以在水上設置障礙,防止敵人的登陸。必要時,還可將液體燃料放出,使它浮在水麵上燃燒。
燃燒地雷一般用在防禦戰鬥中殺傷集團步兵,隨著進攻部隊摩托化能力的提高,它在燃燒武器中的地位逐漸降低。現在燃燒地雷主要用於海洋、河岸製造火障,防止敵人搶灘、登陸。
戰艦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最高大的軍艦,艦體長度小的也有200米,大的可達330米;寬度從30多米到80米不等。艦體的高度自40多米到70多米,相當於20層大樓那麼高。
航空母艦還以重出名。排水量小的有近2萬噸,大的有9萬噸。最大的航空母艦與幾十噸的快艇相比,就像一頭大象旁邊蹲著一隻小兔子。美國的“尼米茲”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有9萬多噸,大約相當於9000輛裝滿貨物的解放牌汽車的重量。因為艦上裝有大功率的動力裝置,所以跑得還挺快,時速達30-35節。一艘9萬噸級的航空母艦,有30萬匹馬力的動力裝置,相當於3300輛載重汽車動力的總和。
一艘航空母艦等於一個龐大武器庫。有用於進攻的艦載殲擊機、艦載攻擊機、艦載反潛機;還有多種勤務保障飛機,如預警機、偵察機、加油機、救護機等。這些艦載飛機各有各的用途和特點,相互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去完成各種戰鬥任務。一艘現代化艦艇戰鬥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電子設備的質量和數量。航空母艦上的電子設備有雷達、聲納、熱力測向儀;有無線電台、通訊機、衛星通信係統,以及導航儀等。
航空母艦按排水量的大小分類,6萬噸以上為大型;2萬噸至6萬噸為中型;2萬噸以下為小型。它具有攻擊威力大,航海性能好,抗沉性能強等優點,但也有目標大,容易遭襲擊等弱點。
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