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航空兵部隊,於20世紀60年代初才開始裝備國產噴氣式轟炸機。
戰鬥機
戰鬥機具有火力強、速度快、機動性好等特點,是航空兵空中作戰的主要機種,也可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現代戰鬥機基本都裝有20毫米以上的航空機關炮,還可以攜帶多枚雷達製導的中距攔截射彈,紅外製導的近距格鬥炸彈、導彈或命中率很高的激光製導的炸彈、導彈。戰鬥機上還帶有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F-100飛機是原北美飛機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F-100裝一台噴氣發動機,推力68.6千牛,機上裝有4門20毫米航炮,機身上有6個外掛架,最大外掛重量可達2720千克。後期的F-100加裝了“響尾蛇”導彈。執行對地攻擊時,還可加掛空對地導彈。1953年5月,F-100A第一號機首次試飛,高度為11000米時,速度達到1.38馬赫,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平飛速度超過音速的戰鬥機。F-100早期型號是製空戰鬥機,後來都是戰鬥轟炸機,各型共生產2300架,1959年停產,1973年從美國空軍退役。
強擊機
強擊機,是一種專門用於空中近距離支援、攻擊地麵目標的戰術攻擊型飛機,所以強擊機又叫攻擊機。
強擊機具有良好的低空、超低空飛行能力,能準確地識別和攻擊地麵上比較小的目標。這種飛機可攜帶多種武器,自身保護能力強,要害部分如坐艙、發動機都有裝甲防護,可以抵禦地麵小口徑的防空火器。有的強擊機還具有良好的起降能力,起飛和降落時的滑跑距離比較短,在1200米的水泥跑道或簡易跑道上就可以起降。
強擊機的一般速度每小時700一800公裏,有的強擊機是超音速的:它的飛行高度的最大高度在1.5萬米左右,最大的航程可達1500-3000公裏。它有兩項主要的任務:一項是作低空或超低空飛行,突破敵方的防線,進而襲擊敵軍的戰役後方。另一項任務是執行近距離支援,強擊機飛臨戰場的上空,直接配合地麵作戰,從空中轟炸和掃射敵方的地麵部隊、火力點,以及坦克、裝甲車等目標。強擊機也是海軍航空兵的主要進攻武器,它可以攜帶魚雷、空對航導彈和各種炸彈,攻擊敵方的海上艦船,以達到支援自己一方的海軍作戰的目的。
強擊機分為三種類型:專門進行近距離空中支援的強擊機,如美國的A-10,前蘇聯的蘇一25,英法合製的“美洲虎”;垂直短距離起降的攻擊機,如英國的“鷂”式攻擊機;歐洲的教練攻擊機,如法國、德國聯合研製的“阿爾法噴氣機”。
預警機
預警機不僅能高速、精確地實施偵察、警戒、指揮等任務,而且還具有作戰能力。當有敵來犯之時,預警機就能像普通戰鬥機那樣,對敵發起攻擊,直至消滅敵人。
預警機的機身上背著一個蘑菇狀的大圓盤,大圓盤裏麵安裝有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敵我識別器,還安裝著一套高精度、高速度數據處理的計算機係統。在戰鬥中,預警機可以長時間停留在空中,好像一座飛行在空中的大樓。預警機借助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無論是在何種氣候條件下,它都能探測到900多公裏以外的目標,並能同時跟蹤上近百個甚至數百個敵我目標,隨時將探測到的關於地麵上坦克、大炮的調動、海上艦艇的活動及空中飛機的飛行情況,輸送入計算機係統,進行快速處理,因此地麵部隊可以隨時從預警機中收集到敵我雙方的情況,便於及時調整戰術,穩準狠地打擊敵人。
最早研製和裝備預警機的是美國海軍。1945年底,美國海軍開始將C-1A小型運輸機稍作改進,裝上了新型的電子設備,1948年3月,改進的運輸機試飛成功,定名為E-1B“跟蹤者”,這便是世界上第一架艦載預警機。1949年6月9日,美國大型陸基預警機問世。現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預警機有英國的“獵迷”預警機,俄羅斯的“苔蘚”預警機,以及美國的E-2C“鷹眼”預警機等。
無人飛機
無人飛機上雖然沒有駕駛員,但它可以與有人駕駛的飛機一樣,自由飛翔於天空。
早在1917年,美國軍隊就開始設計製造無人飛機。1934年,英國海軍首先使用無人機作靶機,用來訓練殲擊機駕駛員和高射炮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式出現了無人駕駛轟炸機。近年來,國際上不斷湧現新型多用途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已經多次在局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