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方臘被俘(2 / 2)

方臘無奈,隻得帶著殘兵敗將向南撤退。先至富陽、新城,隨著宋軍的節節進逼,再帶人退到了睦州的桐廬,在這裏,他總算見到了自己快要恨死了的二兒子方毫。

之所以恨這個兒子,是因為方臘一直不知道這個兒子被控製了,他認為方毫沒有聽他的話,既不按他的指令向南發展,又不在杭州危機時前去救援,因此才使得他的各項舉措失利。

其實方臘根本就不知道一點,那就是他的人數再多,也無法打敗宋軍,畢竟烏合之眾與正規軍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也就是,方毫支援不支援結果都一樣。

當然,方臘可不這麼想,他認為兒子不忠不孝才會不聽話的,因而恨上了他,要不是騰不出手來,他早就把他給抓去了。

此時此地見到方毫,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方臘直接上去就是兩腳,試圖先解解恨再。

隻是,當方臘聽完方毫哭訴著明一切,他不由得呆住了,恨恨地了一句:“果然是別有企圖。”

隨即拉起方毫,無奈地道:“大勢已去,我們撤吧。”

不過,方毫卻在這時遞給方臘一張紙條,道:“這是他們讓我交給父親的,可以救父親一命。”

方臘拿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道:“寧海有船,退路隻在流求。”

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在台州的寧海有船隻,坐船可以到達流求,在那裏可以活命。

流求就是後世的台灣島,此時還沒有納入大陸版圖,上麵隻生活著一些土族人,依方臘的勢力完全可以上麵立足,因此,它是退路並無不妥。

隻是方臘看了看,便把紙條撕碎拋去,他嘲笑道:“人行徑,豈能再與其同流合汙?”

從桐廬向南再無退路,這時有兩條路可走,一者如紙條上所,往東奔海,在寧海上船去流求,二者便是往西,前往方臘的老巢青溪縣。

方臘毫不猶豫,選擇了西向而行,直奔青溪縣而去。

青溪縣屬睦州,其下有萬年鎮碣村,此村臨近位於歙、睦兩州邊界處,方臘當年就在這裏當過傭工。

離碣村數十裏處有一幫源洞,洞口朝南偏西。進深十來丈,內裏有兩室,各為丈許尺寸。

因此洞周邊群山巍峨,山石崢嶸,其地勢不但險峻而且隱蔽。被步步緊迫的方臘無處可逃,隻得帶領家人和七萬起義軍逃入了此間。

這是他最後的退路,也是他唯一能掙紮和保留實力的機會了,他隻期望能蒙混過關。

朝廷大軍追擊到這裏實際上也很無奈,他們不知道如何追剿。

這時,裨將韓世忠站了出來,他親率驍勇進入山中,搜索到山洞,把方臘一行堵個正著。

經過一番廝殺,方臘終於被擒獲,同時被擒的還有他的家人和隨從。

時間指向了宣和三年四月,至此,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為時僅僅半年便以失敗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