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天災人禍(1 / 2)

化肥和磷肥、鉀肥的出現緩解了有機肥不足的問題,而且因是有針對性的施肥,對作物的生長和生產都有較大的提高,再加上高峰讓張白仁提前完成的育種,糧食取得畝產加倍已不是空話。

別看這個畝產加倍,那可是無法估量的成績。在兩路之地,特別是經過“西城所”和宋江的破壞,這裏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曆史最低,若不及時恢複,將會帶來更嚴重的災難。

高峰甚至記得,在宋江起義平複後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也就是宣和四年和五年,京東、河北、淮南多地將會因大旱而受饑。

這次大饑既有老的原因,也有戰亂不及時恢複的原因,而受害最嚴重的就是京東兩路,其危害之重,當是時可以是赤地千裏,餓殍遍野,一番十分淒慘的景像,而這也是宣和不和的另一個體現。

宣和七個年頭,要好事連連的應該就是宣和三年了。這一年,宋江、方臘先後被平定,結束了國內的動亂。而為了迅速平定這兩個叛亂,皇帝下了罪己詔,宣布罷去蘇杭應奉局、造作局及花石綱,同時罷免了朱勔父子及親屬的職務。

另一個好消息便是“西城括田所”的創始人楊戩去逝,使得這個害民的法子群龍無首。

宣和三年的好兆頭讓百姓和那些有想法的官員看到了希望,他們以為國家從此真要慢慢安定下來,日子也會慢慢平穩下來了。

可是到了宣和四年,善變的趙佶又不安心了,他看下已平穩,便又恢複了本性,首先恢複了朱勔一行的職務,還恢複了應奉局,這是要重辦花石綱的意思。另外,他還讓宦官李彥主持括田所一事,李彥勾結梁師成,手段更為狠毒,人們受到的盤剝更加嚴重。

這種人害再次抬頭,隨即災接踵而至,從河北到淮南,整個黃淮地區都受到了嚴重的侵害,而且一直持續了一年多,要這樣趙佶還不亡國,連老都看不下去了。

曆史上如此,高峰既然來到了此間,自然不能讓它重演。他急慌慌的施行發展之策,更急慌慌恢複社會秩序,甚至不惜拿出看家本領讓糧食增產,就是要改變那段慘痛的曆史,好多救活一些百姓。

好就好在,這次在王黼在建議下,趙佶是恢複了朱勔一行的職務,也恢複了應奉局,包括花石綱也開始采辦,不過,動作要了很多,就是一些擾民的事也不敢明麵上來了。

另外,趙佶任用宦官李彥主持括田所一事上也有差別,這次的括田所不再包括京東兩路在內,而是繞過兩路在河北和淮南實施,這樣以來,居中的京東兩路反而借發展之利幸免於難了。

其它地方的事高峰懶得去管,他也沒有能力去管,但是既然要管兩路,那就得把它管好,特別是大災即將到來,他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高峰相信,如果京東兩路有能力麵對接下來的大旱和大饑,對河北和淮南無疑也是一種幫助。

大災的造成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老的問題。這是一個靠吃飯的時代,如果風調雨順,大家還能多產些糧食,雖然大多仍然很拮據,但起碼能吃飽肚子,可一旦老變了臉,或澇或旱,都將令百姓無以為繼,他們還沒有對抗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