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小心被弄傷自己,就會有血從我們的身體裏流出來,動物也一樣。但是你聽說過石頭會流血嗎?
故宮的午門裏有一塊引人注目的“血跡石”。青灰色的石麵上,夾雜一團團絳褐色的斑紋,看起來就像是鮮血滲入石頭形成的。據說,這塊血跡石是580年前方孝孺血濺宮門留下的。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方孝孺,浙江寧海人,為明初大儒。公元1402年,燕王朱橡率軍南下,攻破南京,稱皇帝,史稱明成祖。明成祖想利用方孝孺的聲望,籠絡讀書人,於是便命令他起草即位詔書。但是方孝孺堅決不從,被滅了十族,其中包括他的朋友和門生,先後因株連落難的竟達八百七十多人。民間相傳,血跡石裏的血跡就是方孝孺當年頭撞階石留下的。
在蘇州虎丘也有一塊滲血的石頭,人們叫它“千人石”。
傳說千人石的下邊就是吳王闔閭的墳墓。吳王修好自己的墳墓後,怕工匠們泄露內情,使自己死後不得安寧,就把所有的工匠和知情人都捆綁起來,挨個兒砍死在千人石上。千人石每到滂沱大雨之後,都會有“血水”從岩石中滲出來。當地的人們說那血水就是那些工匠的血滲進石頭形成的,所以一下雨,血就滲出來了。
這樣的奇石在福建閩侯縣青圃村也有一塊,就在村頭的道觀靈濟宮中。
據當地的村民介紹,在一個潮濕的晚上,幾個村民正在靈濟宮中納涼,借著朦朧的月光,就看見石碑上自上而下地流淌著幾行紅色的液體。專家們仔細查看後發現碑體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紅色的花紋,這些花紋如同蜘蛛網一般交集在一塊。
當地的村民認為這些紅色的花紋是因為石碑吸了村民的血,由於當地非常炎熱,而石碑本身光滑冰涼,村裏許多小孩經常爬上石碑玩耍納涼,手腳觸摸過的地方,都布滿血筋,天長日久,村民的血氣就被它吸進去了。
難道血跡石裏真的有血嗎?那曆經兩千多年的千人石為何到現在還在悠悠“滲血”?是在向我們訴說他們的冤情嗎?
經過地質學家的研究,我們終於解開了這些會流血的石頭的秘密。
其實這些血跡石不是什麼“吸血鬼”他們隻是外力作用後形成的沉積岩,是由沉積岩中常見的石灰岩構成的。這種石灰岩是在海底形成的,距今約3億多年。當時海水中一些具有鈣質硬殼骨骼的海洋生物遺體也參與了沉積。在這期間,它們又與海水中的氧化鐵和氧化錳成分相作用,便出現了絳褐色的團塊和條紋,經過成岩作用,便形成了血跡石。後來,海底的血跡石隨著地殼運動而抬升,出露在地麵,有的就躋身在了山上。工匠在建造皇宮或寺廟時,又將它們從山上采下,加工之後就能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模樣。那塊千人石是由於在一億幾千萬年前,當地曾有火山噴發,噴出的火山角礫、火山灰掉落的山間或盆地。幾經地殼變遷,逐漸形成了小山丘。所謂血染之石,實際上是紫紅色流紋質熔結凝灰岩。
雞血石
雞血石是辰砂條帶的地開石,其顏色比朱砂還鮮紅。因為它的顏色像雞血一樣鮮紅,所以人們俗稱雞血石。雞血石是因為朱砂(硫化汞)滲透到高嶺石或地開石之中形成了共生一體的天然寶石,在國內外是極為罕見的。我國最早發現的雞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雞血石。後來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發現了巴林雞血石。
相傳,古代有一種鳥,叫“鳥獅”,生性好鬥。一天,覓食飛過玉岩山,看見一鳳凰正在孵蛋,頓生惡念,向其發起攻擊。毫無準備的凰被咬斷了腿。鳳聞訊趕到,同仇敵,戰勝了“鳥獅”。鳳凰雖然勝利了,但凰鮮血直流,染紅了整個玉岩山,就形成了光澤瑩透的血石。
石頭怕癢之謎
許多人都有癢癢肉,隻要你一撓他,他就會哈哈大笑,甚至笑到摔倒在地。人怕癢不是什麼稀罕事,可是你聽過石頭怕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