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是研究動物有機體各器官、係統的形態結構、位置關係及其發生發育規律的科學。由於研究方法和目的不同,可分為解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3個部分。
1.1 動物解剖學
動物解剖學是用肉眼或體現顯微鏡觀察動物有機體器官係統的形態結構、位置及相互關係的一門科學。根據研究的目的不同,又可分為係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比較解剖學、功能解剖學、發育解剖學、X射線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等分支。
1.1.1 係統解剖學
主要是以功能相近的器官係統作為基礎,按一定的科學程序進行解剖。
1.1.2 局部解剖學
在係統解剖學的基礎上,按部位(如頭、頸、胸、腹、四肢等)研究局部各器官的形態結構、排列順序及相互關係等,一個部位常涉及數個係統。
1.1.3 比較解剖學
通過比較,研究各種動物同功或同源器官的形態結構變化。
1.1.4 功能解剖學
研究各個器官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由此可派生許多分支,如仿生學等。
1.1.5 發育解剖學
研究動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各器官結構變化的規律。
1.1.6 X射線解剖學
應用X射線研究骨骼的發育變化,或通過應用某些化學物質(造影劑)研究器官的形態結構、分布、發生發育規律等。
1.1.7 神經解剖學
專門研究中樞神經內部結構及相互聯係的一門新興學科。
1.2 組織學
組織學又稱顯微解剖學,是研究動物微細結構及其與功能關係的科學。
動物體是由無數微小的細胞有機組合而成的。因此,細胞是構成動物體形態結構和執行各種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一切生物進行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分化的形態基礎。組織是由一些來源相同、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的。高等動物體的組織通常分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四大類。這四種組織又稱為動物體的基本組織。幾種組織互相結合即構成器官,共同執行某一特定功能,並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和功能特點,如心、肝、脾、腎等。若幹個功能相關的器官聯合起來,即形成係統完成某一生理功能,如鼻、咽、喉、氣管、主支氣管和肺等構成呼吸係統。動物體由運動係統、被皮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心血管係統、淋巴係統、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感覺器官所組成。
1.3 胚胎學
胚胎學是研究動物個體發生規律的科學。即研究從受精開始到個體形成,整個胚胎發育過程的形態、功能變化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本書動物解剖學部分以係統解剖學為主,輔以比較解剖學,敘述牛、羊、豬、馬及家禽等解剖構造。組織學是在掌握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胚胎學的內容包括胚胎的早期發育、器官發育以及胎膜和胎盤。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是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等專業的主要基礎理論課之一。隻有掌握了動物的正常形態結構、位置關係、發生發育的規律,才能進一步研究它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從而對動物進行合理的飼養管理,有效地控製動物的繁殖、生長和發育,及時做好衛生檢疫和各種疾病的防治工作,促進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