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和家禽均屬脊椎動物,家畜和家禽形體結構雖有相似之處,但禽類因適應飛翔本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結構的一係列特征。有些家禽在人類長期飼養和馴化下,雖已喪失了飛翔能力,但身體結構特征仍保留其原有特點。
1.骨學
禽類骨骼由於適應飛翔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主要特征是強度大、重量輕。強度大,一是骨質無機鹽中含鈣鹽較多,骨密質非常致密;二是有的骨塊愈合成一個整體,如顱骨、腰薦骨和盆帶等。重量輕表現在成年時大多數骨髓腔內充滿著與氣囊相通的含氣腔,稱為含氣骨。但幼禽所有的骨都含有紅骨髓。禽類骨骼在發育過程中不形成骨骺,骨的加長主要靠骨端軟骨的增長和骨化。雌禽的某些骨內,在產蛋前形成類似鬆質骨的髓質骨,隨著蛋殼形成的周期而增生或吸收,可儲存或釋放鈣鹽。
禽類全身骨骼依其所在部位可分為軀幹骨、頭骨、前肢骨和後肢骨。
1.1 軀幹骨
1.1.1 脊柱包括頸椎、胸椎、腰薦椎和尾椎。
(1)頸椎禽的頸椎呈“S”形彎曲,數目較多,雞有14個、鴿有12個、鴨有15個、鵝有17個。頸部運動靈活,伸展自如,利於啄食、警戒和用喙梳理羽毛。寰椎小,與枕髁形成多軸關節;與樞椎形成活動性較小的寰樞關節。頸椎的關節突發達,橫突短厚,基部有橫突孔。第2~5頸椎和最後3~4頸椎的腹脊明顯。第6~11頸椎的腹脊被血管弓所代替。血管弓與椎體形成溝,為頸總動脈所貫穿。
(2)胸椎雞、鴿有7個,鴨、鵝有9個。第1和第6胸椎遊離,雞、鴿的第2~5胸椎愈合成一整體,第7胸椎與綜薦骨愈合;鴨、鵝則是2~3個胸椎與綜薦骨愈合。椎體側麵有與肋頭成關節的小凹,橫突呈板狀,其遊離緣有與肋結節成關節的小凹;棘突發達,成年雞幾乎愈合成一完整的垂直板。雞的胸椎還具有腹脊。
(3)腰薦椎雞的第7胸椎(鴨、鵝最後2~3個胸椎)及全部腰椎、薦椎和第1尾椎在發育早期愈合而成為一塊綜薦骨。綜薦骨共有14~15個椎骨。雞的綜薦骨呈中部較寬的棱形體,尾端最小,腹側麵有相當於橫突的橫脊,脊間是椎間孔;腹側麵正中有淺溝,向後逐漸消失,是主動脈的通道。綜薦骨兩側與髂骨緊密相連接而形成不動關節。
(4)尾椎雞、鴿有5~6個,鴨、鵝有7個。第1尾推與綜薦骨愈合,2~5尾椎遊離;最後一塊是三棱形的綜尾骨,是胚胎期由幾個尾椎愈合而成的,為尾羽和尾脂腺的支架。
1.1.2 肋禽類肋的對數與胸椎數目一致,雞、鴿有7對,鴨、鵝有9對。第1~2對肋為浮肋,不與胸骨相接,其餘每一肋分為背側的椎肋骨和腹側的胸肋骨,後者相當於哺乳動物的肋軟骨。二者之間形成一定的角度,前部為鈍角,向後逐漸減小成銳角。椎肋骨較長,上端以肋頭和肋結節與相應的胸椎形成關節。除最前一對和最後2對(雞、鴿)或3對(鴨、鵝)肋骨外,每對肋體中部均發出一支斜向後上方的鉤突,覆蓋在後一肋骨的外側麵,起著加固胸廓側壁的作用。胸肋骨的長度由前向後逐漸增大,除最後1~2對外,下端與胸骨形成活動關節。最後1~2對胸肋骨則連接在前一胸肋骨上。
1.1.3 胸骨禽類的胸骨非常發達,為背側麵略凹的骨板,構成胸底壁和腹底壁的支架,是由胸骨體和幾個突起組成的。腹側正中有縱行的胸骨脊,又稱龍骨,飛翔能力強的鳥類特別發達,供強大的胸肌附著。胸骨的前部形成一個正中突向後上發出。後外側突與胸骨中部之間形成卵圓切跡,雞的很深,鴨鵝較淺,鴿的則圍成小的卵圓孔。卵圓切跡或孔上有薄的纖維膜封閉。胸骨側緣有成對的肋緣,與胸肋骨成關節。胸骨內麵以及側緣上有大小不等的氣孔,與氣囊相通。
1.2 頭骨
禽類頭骨以大而明顯的眼眶分為顱骨和麵骨。顱骨呈圓形,內含腦和位聽覺器官;麵骨位於顱骨前方,雞呈尖圓錐形體,鴨呈前方鈍圓的長方形體。
1.2.1 顱骨顱骨發育早期就互相愈合,為含氣骨,其骨鬆質的間隙較大通鼓室,經咽鼓管與咽相通。
(1)枕骨構成顱腔後壁,中間有枕骨大孔,腹側有一個半球形的枕髁,與寰椎和樞椎成關節。
(2)蝶骨構成顱腔的底壁,在鼓室稍前方,蝶骨與顳骨交界處形成一卵圓孔。
(3)頂骨一對,構成顱腔頂壁的後半,無頂間骨。雛禽在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囟門。
(4)顳骨一對,每一顳骨可分為顳部和鱗部。顳部呈四邊形,構成顱腔側壁並參與形成鼓室。鼓室前緣的顳骨基部有關節窩與方骨構成關節,其前方發出向前下方的顴突,與額骨顴突相接,鱗部在眶後方形成眶後突。
(5)額骨一對,構成顱腔頂壁的前半和眼眶背壁的大部分。額骨前端與鼻骨重疊,兩側向下發出強大的顴突;外側緣形成眶緣,且與淚骨相接。公鵝的額骨形成一發達的隆起。禽的外耳道很短,鼓室寬而淺,除前庭窗、蝸窗和咽鼓管外,並有若幹小氣孔,通於顱骨內的氣室。
1.2.2 麵骨禽的麵骨除頜前骨、下頜骨和舌骨發達外,其餘各骨均較小。麵骨不發達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齒。
(1)頜前骨是構成上喙的主要基礎,左右各一。較早愈合為一骨,又稱切齒骨,雞的頜前骨為一錐形體,從其後部發出3對突,即後上方長而狹的額突,構成鼻孔的腹界;位於外側下方的鼻突最大,止於篩骨的水平板;最小的齶突,位於齶麵,向後與齶骨相接,形成硬齶的前部。鴨、鵝的頜前骨較寬闊,前端鈍圓,齶麵有一卵圓孔,與鼻孔相對。
(2)鼻骨較小,位於頜前骨的鼻突與額骨之間,構成鼻孔後方頂壁的大部分。骨體向前發出前內、外側突,兩個突起之間形成較大的鼻孔切跡,即鼻孔的後界。
(3)上頜骨不發達,位於頜前骨、額骨和顴骨之間,構成麵側部和硬齶的骨質基礎。可分為骨體和顴突兩部分,骨體為三角形的薄骨板,參與形成硬齶的後部;顴突向後延伸與顴骨相接,成年禽則愈合。禽的上頜骨缺齒槽,也沒有相當於哺乳動物上頜骨的顏麵部,因此,在鼻骨和淚骨之間有一個大腔隙,稱為上頜骨竇,即眶下竇。
(4)淚骨位於鼻骨的外側緣,形成眼眶前緣的一部分。鴨、鵝的淚骨較大,為三角形的板狀,下端與顳骨的顴突相對。雞的淚骨小,下端形成一長而略彎曲的突起。
(5)篩骨幾乎全部在麵部,可分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較小,位於眶窩近背側,前接額骨,後連蝶骨。篩骨以寬的垂直板在左右眼窩之間形成眶間隔,其表麵有不規則的小孔,活體時為膜所封閉。篩骨後麵有一視神經孔,視神經由此孔通過。在垂直板的背側緣接額骨處有篩孔,嗅神經由此通過。
(6)顴骨位於眼窩腹側外緣,分為前部的軛骨和後部的方軛骨兩者共同構成細長的杆狀顴弓,成為顱骨與麵骨間的連接骨骼。顴骨前半部扁平,與上頜骨顴突愈合,後部有頭狀結節,與方骨腹側後外突構成關節。當下頜骨下降時,顴骨幫助方骨向前運動。
(7)齶骨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呈棒狀,接頜前骨齶突;後部為三角形薄骨板,內側緣與蝶骨相接,後角與翼骨成關節。兩齶骨間形成縱長的鼻後孔,鴨鵝的齶骨較大,前部為水平的橫板,後部為垂直的縱板。
(8)犁骨位於兩齶骨間的中線上,一部分為骨質,一部分是軟骨性,前接頜前骨,後連蝶骨,背側與鼻中隔相遇。鴨鵝的犁骨較發達,雞的僅為一小骨片。
(9)翼骨為一對三棱形的短骨,前端與蝶骨和齶骨成關節,後端與方骨成關節。
(10)方骨是禽類特有的骨骼,有一個體和一對向上呈“V”形的突起。方骨在哺乳動物則移位於中耳,成為砧骨。方骨的後突起與顳骨成關節,前突起為肌突。方骨腹側遊離緣有一橫突麵,與下頜髁成關節。方骨本身有靈活性,所以當開口時,不僅下降下喙,而且同時抬起上喙。
(11)下頜骨是麵骨中最長大的骨,由骨體和下頜支構成。骨體最發達,稱為齒骨;下頜支的後部形成下頜髁,與方骨構成方骨下頜關節,下頜孔位於下頜支的內側麵,約在下頜角前方1cm處。
(12)舌骨包括舌骨體和一對舌骨支。舌骨體由前向後分三段:舌內骨、前基舌骨和後基舌骨。雞、鴿的舌內骨呈方形;鴨、鵝的呈長板形。前基舌骨後端有一對關節麵與舌骨支成關節。舌骨支分兩段,相當於角舌骨和上舌骨,從前基舌骨向後呈半環形繞過腦顱後麵至顱頂。僅以肌肉與下頜骨相聯係,活動性大。
1.3 前肢骨
1.3.1 肩帶禽類肩帶包括烏喙骨、鎖骨和肩胛骨。
(1)烏喙骨呈長柱狀,位於胸腔前口兩側,下端與胸骨的肋突成關節;上端與肩胛骨相連接,共同形成關節盂。烏喙骨的後下部有一氣孔通鎖骨間氣囊。
(2)鎖骨左右兩鎖骨的下端呈“V”字形,又稱叉骨。雞的鎖骨呈棒狀,下端愈合處形成一扁平突起;鴨、鵝的左右鎖骨合並成“U”字形;鵝的叉骨為含氣骨。鎖骨上端與烏喙骨、肩胛骨緊密相聯。
(3)肩胛骨狹長而扁,位於胸廓背側壁,緊貼椎肋骨,幾乎與脊柱平行。肩胛骨前端與烏喙骨相連接,形成關節盂,與肱骨頭成關節。
肩帶三骨在互相連接處形成三骨孔,有肌腱通過此孔。
1.3.2 遊離部前肢遊離部形成翼,由肱骨、前臂骨和前腳骨組成。平時折曲成“Z”字形,緊貼胸部。
(1)肱骨為翼的第一段,近端有一大的卵圓形肱骨頭,與肩帶骨的關節盂形成肩關節;頭的外側上部有大結節,以一脊延伸至骨體;頭的內側下部為小結節,其內側麵有一氣孔。肱骨的遠端為內、外兩個髁。鵝、鴨的肱骨較長。
(2)前臂骨為翼的第2段,有橈骨和尺骨。
1)橈骨較細,翼靜止時位於尺骨內側,近端有關節窩,與肱骨的內側髁成關節,還有一狹窄的隆凸關節麵與尺骨成關節。遠端略彎,與尺骨及橈腕骨成關節。
2)尺骨較橈骨發達,近端形成一不明顯的鷹嘴,具有與肱骨兩個髁相對應的關節麵。骨體彎曲呈弓狀。遠端較粗,具有一個較大的滑車關節麵,與橈骨、橈腕骨、掌骨及尺腕骨成關節。
(3)前腳骨為翼的第3段,可分為腕骨、掌骨和指骨,但退化較多。
腕骨僅保留兩塊。橈腕骨相當於愈合的橈腕骨和中間腕骨;尺腕骨相當於愈合的尺腕骨和副腕骨。
由於遠列腕骨已愈合於掌骨,故掌骨又稱腕掌骨。掌骨有3個,互相愈合,相當於第2,3,4掌骨。第3掌骨最大,稱為大掌骨。第2掌骨不發達,僅形成一小突起,位於第3掌骨近端偏外側。第4掌骨細而彎曲,兩端均與第3掌骨兩端愈合,兩骨間形成較大的掌骨間隙。
有3個發育不全的第2,3,4指骨與相應的掌骨連接。第2指從第2掌骨遠端向外突出,有兩個指節骨。第3指緊接第3掌骨,有兩個指節骨,第4指位於外側,已退化,僅有一個指節骨。鴨、鵝的2,3,4指則分別有2,3,2個指節骨。
1.4 後肢骨
1.4.1 盆帶
盆帶包括髂骨、坐骨和恥骨,三骨結合而成髖骨。與哺乳動物比較,禽類髖骨有兩大特征:為適應後肢的支持作用,盆帶與綜薦骨形成牢固的連接;為適應產蛋,兩髖骨在骨盆腹側相距較遠,而使禽類具有開放性的骨盆。
(1)髂骨較長,外麵以一脊分為前後兩部:前部凹,為臀肌附著麵;後部形成一個較大的窩。內側緣與綜薦骨形成骨性結合和韌帶連接,內麵為凹的腎麵,容納腎。
(2)坐骨為三角形的扁骨,位於髖骨後部腹側,其背緣與髂骨愈合,構成盆腔的側壁前部與髂骨間形成一個髂坐孔,與股骨大轉子相對。
(3)恥骨狹長,位於坐骨腹側,與坐骨之間在近髖臼處形成閉孔,其餘大部分以坐恥窗互相分開。恥骨前端形成恥骨突,雞較明顯;後端形成恥骨尖;突出於坐骨之後,可在肛門下方兩側觸摸到。雄禽的兩恥骨尖相距很近,雌禽則相距較寬,在產蛋期尤為明顯。
骨盆是由左右髖骨、最後胸椎、綜薦骨和第1尾椎愈合而成。頂壁是胸椎、綜薦骨和髂骨的大部分;側壁由部分髂骨、坐骨和恥骨圍成;腹側開放。
1.4.2 遊離部
後肢的遊離部為腿骨,與哺乳動物一樣,也分為三段。
(1)股骨是遊離部的第一段,為管狀長骨,但短於小腿骨,特別是鴨、鵝的股骨。股骨上端的內側有股骨頭,外側為大轉子,有轉子窩。骨體上有一個滋養孔。股骨下端的前麵為股骨滑車,與髕骨成關節,向後延續為股骨踝,與小腿骨成關節。股骨除以股骨頭與髖臼形成髖關節外,股骨頭的關節麵還以股骨頸背麵延伸至大轉子基部,與對轉子突為關節。因此限製了髖關節的外展和軸轉,對穩定後肢有一定作用。
(2)髕骨為三角形的小骨,上下壓扁,與股骨滑車成關節。
(3)小腿骨是遊離部的第2段,分脛骨和腓骨。
脛骨發達,在雞、鴿比股骨長1/3~1/2,在鴨、鵝則幾乎為股骨的兩倍。脛骨的近端有內外兩個關節麵,與股骨髁成關節,並能做一定範圍的轉動。骨體的上部呈三棱形,脛骨脊明顯,脛骨的遠端已與近列兩個附骨愈合,故稱脛跗骨,其關節麵為滑車狀。
腓骨退化,位於脛骨外側緣,與脛骨和股骨成關節,向下逐漸變細,遠端約達脛骨的中部。
(4)後腳骨是遊離部的第3段。跗骨在禽類已不獨立存在。近列跗骨與脛骨愈合,其他跗骨與蹠骨愈合。因此蹠骨又稱跗蹠骨。禽的跗關節實際上相當於跗間關節。
蹠骨發達,有大蹠骨和小蹠骨。大蹠骨是由第2,3,4蹠骨愈合而成,大蹠骨近端有兩個凹形關節麵,與脛跗骨成關節麵,在後內側的下部有一個卵圓形關節麵,與第1蹠骨成關節。公雞的大蹠骨在骨體內側緣中下部有距突,是距的骨質基礎。大蹠骨的遠端分為三部分,各有一個滑車,與每一趾的第1趾節骨成關節。小蹠骨即第1蹠骨,是一個形態不規則的短骨,位於大蹠骨遠端蹠內側。
趾骨有四趾,相當於第1,2,3,4趾。第1趾向後向內,僅有支撐大蹠骨的作用;其餘三趾向前,主要起支持和運動作用。第3趾最發達,當禽體棲息於棲架時,則以四趾攀握。水禽的第1趾較小。第1~4趾的趾節骨數目不等,分別有2,3,4,5個,未節為爪骨,藏於爪內。
2.肌學
家禽肌肉的肌纖維較細,肌肉內無脂肪沉積。肌纖維也分白肌纖維和紅肌纖維,以及中間型的肌纖維。大多數的肌肉含有這三種肌纖維,但含量不同。紅肌纖維的血液供應豐富,肌纖維較細,含線粒體,肌紅蛋白和糖原較多,收縮作用較慢但持久;白肌纖維血液供應少,肌纖維較粗,含線粒體,肌紅蛋白少,富含肌糖原,收縮作用較快但短暫。
禽類肌肉很複雜,有三大特點:一是頸部運動多樣性造成靠近頭的頸肌係發達;二是肌腱骨化早,尤其是四肢肌肉的長腱;三是翼部肌係發達,大部分固著在軀體上,與胸骨的連接麵較廣闊。家禽的肌肉分皮肌、頭、頸、軀幹、前肢和後肢肌等。
2.1 皮肌
家禽的皮肌薄而廣泛,主要與皮膚的羽區相聯係,控製其活動範圍,有的有支持嗉囊的作用;有的終止於翼的皮膚褶,飛翔時起著緊張翼膜的作用,如前、後翼膜肌。
2.2 頭部肌
家禽因無唇、頰、耳郭和外耳,麵部肌肉不發達;但開閉上下喙的肌肉則比較發達,還有一些作用於方骨的肌肉。舌的固有肌雖不發達,但具有複雜的一係列舌骨肌,使舌在采食和吞咽時可做靈敏而迅速的運動。
2.2.1 下頜外收肌下頜外收肌位於方骨下頜關節的前部,起於顳骨、頂骨和額骨,止於下頜骨。主要作用是上提下頜。
2.2.2 下頜降肌下頜降肌又稱枕頜肌,位於下頜外收肌的後部,起於枕骨,向前下方止於下頜骨後緣。主要作用是降下頜。
2.2.3 顳肌顳肌位於下頜降肌內層,起於顳窩,止於下頜骨。作用是上提下頜。
2.2.4 方骨前引肌方骨前引肌位於下頜外收肌內層,起於方骨外麵,止於下頜骨後外方和內麵。
2.3 頸部肌
禽類頸部較長,活動靈活,因此頸部的多裂肌、棘突間肌、橫突間肌等肌肉的肌束也相應較多。但禽的頸部無臂頭肌和胸頭肌,頸靜脈直接位於頸部皮下。
2.3.1 複肌複肌又名孵肌,是位於頭頸之間背側淺層的一對發達肌肉,起於第2~4頸椎棘突,止於枕骨。
2.3.2 頸二腹肌頸二腹肌是位於頸部背側中線兩側的一對長肌,有前小後大兩個肌腹。
2.3.3 頸半棘肌頸半棘肌由許多肌束構成,起於前兩個胸椎棘突及所有頸椎關節突,止於頸椎棘突,直到樞椎。
2.3.4 胸骨舌骨肌胸骨舌骨肌細而長,起於胸骨前端,止於喉和舌骨。
2.4 軀幹肌
2.4.1 背肌
(1)背腰最長肌起於髂骨前緣和胸椎橫突,向前止於椎肋骨、前部胸椎和後部腰椎突。
(2)背半棘肌位於背腰最長肌上方,起於綜薦骨和胸椎棘突,向前止於前部胸椎橫突及棘突。
2.4.2 胸壁肌
(1)肋提肌位於肋間隙上部,為扁平三角形吸氣肌。起於第2~5胸椎橫突,向後止於椎肋骨上端的前緣。
(2)鉤突肋肌為扁平的三角形小肌,從鉤突向後,止於後位肋骨的前緣。
(3)斜角肌起於最後頸椎和最前胸椎的橫突,走向後下方止於第1,2肋及其鉤突。
(4)肋間外肌肌纖維向後下方,止於後位肋骨,淺層並延伸至鉤突。
(5)肋間內肌肌纖維向前下方,與肋間外肌呈直角。
(6)肋胸肌起於胸骨的肋緣,止於第1,2椎肋骨和第3~5胸肋骨。
2.4.3 腹壁肌
(1)腹外斜肌起於骨盆前下緣及肋骨外側麵,肌纖維呈背腹走向,止於胸骨的後緣和後外側突、後正中突及腹白線。
(2)腹內斜肌位於腹壁的側部。起於骨盆前下緣,肌纖維向下,止於最後肋骨的後緣。
(3)腹直肌較寬,起於胸骨的後外側突及最後肋骨,止於恥骨的後下緣及恥骨間韌帶。
(4)腹橫肌起於骨盆下緣及後3個椎肋骨的內麵,止於胸骨的後外側突及腹側中線。
2.4.4 尾骨肌及泄殖腔肌包括尾提肌、尾外側肌、尾降肌、泄殖腔提肌和直腸降肌。
2.5 前肢肌
2.5.1 肩帶肌
(1)背闊肌分前後兩部分,起於胸椎棘突和棘上韌帶,前部止於肱骨後麵;後部與肩部肌及肱骨、肩胛骨相連。
(2)菱形肌位於背闊肌深層,起於頸椎及胸椎棘突和棘上韌帶,止於肩胛骨上緣。
(3)背側鋸肌起於椎肋骨,向上止於肩胛骨內麵,又稱深鋸肌。
(4)腹側鋸肌分前後兩部。起於椎肋骨,止於肩胛骨內麵,又稱淺鋸肌。
(5)胸肌是最發達的淺層肌肉,起於胸骨及鎖骨,以強腱膜止於肱骨大結節脊的腹側。能使翼向下,為保證飛翔功能的主要肌肉。
(6)烏喙上肌位於胸肌深層。起於胸骨、烏喙骨和鎖骨,以圓腱穿過三骨孔,止於肱骨大結節。能舉翼向上,是胸肌的拮抗肌。
(7)喙臂後肌位於胸肌深層,在烏喙上肌的外側。起於烏喙骨及胸骨,走向前上方,止於肱骨近端。
(8)烏喙下肌位於喙臂後肌深層。起於烏喙骨,止於肱骨小結節。
(9)胸骨烏喙肌起於胸骨的肋緣,止於烏喙骨近端內麵。具有固定烏喙骨的作用,又稱鎖下肌。
2.5.2 肩部肌
(1)大圓肌及岡下肌起於肩胛骨的外側麵及下緣,向前以強腱止於肱骨近端。作用為拉肱骨向後,貼近胸壁。
(2)三角肌起於肩胛骨和鎖骨近端,止於肱骨近1/2處背側,可分大、小三角肌。
2.5.3 臂部肌
(1)臂二頭肌較發達,位於肱骨外側,起於肱骨近端和烏喙骨,止腱分為兩支,分別止於橈骨和尺骨的近端。
(2)臂三頭肌較發達,有3個頭,一頭起於肩胛骨,稱為肩胛三頭肌;兩個頭起於肋骨近端及骨體,稱為肱三頭肌和喙三頭肌,合並後止於尺骨鷹嘴。作用為屈曲肩關節,伸展肘關節和翼。
(3)臂肌位於肘關節角的內側麵。
2.5.4 前臂部肌
(1)前臂背側部肌位於前臂部背外側麵,為伸肌及旋後肌。淺層有3塊,由前向後為:掌撓側伸肌、指總伸肌和掌尺側伸肌;深層有旋後肌和第2,3指長伸肌及肘肌。欲限製禽的飛翔能力,可切斷掌撓側伸肌和指總伸肌腱。
(2)前臂腹側部肌位於前臂部腹側麵,為屈肌和旋前肌,可見5塊肌,由前向後為:旋前淺肌、旋前深肌、指深屈肌、指淺屈肌和腕尺側屈肌。
2.6 骨盆及後肢肌
2.6.1 臀部和股部肌
(1)髂脛前肌呈帶狀,形成股部的前外側緣。起於髂骨脊及後部胸椎,止於髕骨。
(2)髂脛外側肌位於臀部和股部的外側麵,起於髂骨脊,向下止於小腿筋膜。
(3)髂腓肌相當於臀股二頭肌,位於髂脛外側肌的後麵,起於髂骨脊,以圓腱止於腓骨,並有一支經腓腸肌二頭之間連於股骨。
(4)小腿外側屈肌位於髂腓肌後方,起於髂骨脊及第1,2尾椎橫突,止於脛骨近端內側麵。
(5)小腿內側屈肌位於小腿外側屈肌的深層,起於坐骨的腹側麵,止腱與小腿外側屈肌合並,經腓腸肌兩頭之間,附著於脛骨近端內麵。
(6)髂轉子肌起於髂骨脊,止於股骨轉子脊,可分前、中、後、外四部分,相當於臀肌群。
(7)股脛肌起於股骨內側麵,三部分共同止於髕骨。
(8)尾髂股肌可分為尾股肌和髂股肌,前者起於綜尾骨,後者起於髂骨脊,兩者合並或單獨止於股骨後麵。
(9)坐骨股肌起於坐骨外側麵,止於股骨轉子脊的後麵。
(10)閉孔肌起於坐骨和恥骨內麵,在雞還有一部分起於髂骨,其腱經閉孔穿出,止於股骨後外側麵。
(11)恥坐股肌起於坐骨和恥骨,止於股骨後麵。
(12)棲肌是兩棲類和鳥類特有的肌肉,呈紡錘形,位於股脛外側肌內側,起於髂骨,其腱經膝關節前麵轉到外側,經腓骨頭外側麵至膝關節的後麵,與趾屈肌起始處的腱膜相連。由於該肌腱的特殊徑路,在膝關節屈曲時,可使趾關節被動地屈曲。
2.6.2 小腿部肌
(1)腓骨長肌位於小腿前外側麵的淺層,雞的較發達。以肌質或腱質起於脛骨近端,深部與脛骨短肌、趾長伸肌及趾屈肌等相連。
(2)腓骨短肌位於小腿外側麵的下半部。起於脛骨,止於跗蹠骨近端。
(3)脛骨前肌位於腓骨長肌深層,在脛骨前麵,是腳部最有力的屈肌。以腱起於股骨外側踝和脛骨脊,於小腿下部形成一強腱止於蹠骨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