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石人外形具有歐羅巴人種的特點,多須、深目、高鼻。這些特征也與中亞塞人形象相近。所以,學者們一般認為這些石人是突厥石人。他們也具有深目、高鼻、多須、頭顱中長的特點,這些特點與石人雕像十分相似。
實地考察專家對石人進行研究,發現他們相當堅硬,雖然曆千年之久,但是不見風化、斷裂現象。
這些石人像表現出的藝術手法和藝術效果也令人歎服。它的比例、整體布局、藝術構思都已相當完美。這也許與這一地區的地理位置有關,這裏地處歐亞交通要道,因此表現出東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我們還發現,這些石人分為早期石人與晚期石人,早期石人都麵向了東方,似乎與突厥人敬天拜日的習俗有關。而晚期石人已不再麵向東方,而是麵向北鬥星的方向,這表明這時崇拜的對象已經不是本陽了。那麼,晚期石人崇拜什麼呢?
學者們認為,他們崇拜的是星辰,這種崇拜是古代蒙古人的習俗。所以,晚期石人已不再是突厥人,而是蒙古人。
代表者曆史的草原石人,默默地屹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等待人們來為她訴說豐富的過去。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考古部研究員王博首次披露,最近新發現的四尊草原石人中,有兩尊石人女性特征明顯,實屬罕見。據長期從事草原石人研究的考古專家介紹,草原石人是亞歐草原遊牧民族遺留下來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以花崗岩為材,雕刻成人像,一般立於墓葬地表建築物前,麵向東方,或獨身傲立,或成群列布,氣勢恢弘。
專家介紹,新發現的十四尊草原石人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境內。其中的兩尊女性石人為阿克紮爾森塔斯石人和夏帕克塔斯石人。
阿克紮爾森塔斯石人為裸體石人,露出地麵部分高二點三四米,斜立,麵向西北;臉部呈橢圓形,直隆鼻,小圓眼,尖圓形下頜;肩寬零點六米,臀部埋在地下,外生殖器裸露。這種女性特征明顯的石人是新疆發現的第二尊。
夏帕克塔斯石人刻有圓形的**,臉部呈圓形,雙臂前握一把長柄鏟。推測該石人雕刻的年代在青銅器時代。這種手持鏟的石人尚屬新發現,以往發草原石人在水草豐美的伊犁草原上,發現多處大型石雕人像。
千百年來,它們屹立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經曆著風風雨雨,被人們稱之為“草原石人”。這些石人,大都選用整塊岩石雕鑿而成。從石人的外形來看,有的雕鑿了全身像,頭部、臉型、身軀都生動逼真,全身穿著衣服佩飾件件可數,雕刻精細,栩栩如生。有的石人僅僅在一塊長圓石上淺刻幾條細線,粗略顯現出臉部的輪廓而已。
據史籍記載,曾經顯赫一時的突厥人曾長期活動於伊犁河穀。突厥人死後,按照他們的習俗要停屍帳前,宰殺馬、羊等牲畜祭祀,擇吉日殯葬。墓前往往豎立死者石像。據此,散落在伊犁草原上的一尊尊石人,應該是我國古代突厥人的遺物。現的石人以武士居多,手持的一般為兵器、杯、缽等。
據說,草原石人是亞歐草原文化的重要遺產,對研究中國古代草原居民的社會狀況、意識形態、生產生活、宗教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