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生蛋之謎(1 / 1)

貴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郊有一處懸崖,據縣誌記載,每隔30年就會從岩石中落下一個圓圓的光滑石蛋,這是什麼原因呢?貴州的“喀斯特”地貌由炭酸鹽類岩石、矽質砂岩、粘土質頁岩、泥質膠結礫岩等構成,當人們泛舟“龍宮溶洞”時,那千奇百怪的岩溶景觀變幻出仙姑、神靈、村姑、牧童、異獸、珍禽、奇花、佳木、金珠、寶果……仿佛人間的珍奇、天堂的尤物、海底的寶藏全來此處聚會,這開始該不是眾多的藝術大師用智慧和才華創造的吧?其實,這些奇跡是由地球最多、最常見、最易變形、生性最柔弱的“水”來完成的。

經曆了幾百萬年的過程。那些遠古的水滲入地下,咬噬著堅硬頑強的岩石,年複一年,1微米、1毫米、1厘米地擴大自己的領地,最後終於樹起了以柔弱征服堅硬的豐碑,顯示了世界上一切成功者的秘訣——毅力!所以,三都縣岩石生蛋隻不過是裂隙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簡單創造。

當然,30年生一蛋還有外因的作用,彗星每隔76年光臨地球一次,總有母雞生下殼上繪有彗星圖案的怪蛋,如雕似印。

1986年,意大利又生下一枚,前蘇聯生物學家亞曆山大·涅夫斯基認為:“二者之間肯定具有某種因果關係,這種現象也許和免疫係統的效應原則,甚至和生物的進化是相關的。”熟悉萬有引力的人都知道,月亮圓缺和潮汐升落關係密切,貴州有種“潮泉”,又稱“間歇泉”,其中以貴陽市黔靈後山的“聖泉”漲歇現象最為奇特,泉水約9分鍾漲歇1次,因而古人又稱為“百刻泉”,可驗潮汐。

引力場是一種電磁波,月亮30天完成一個圓缺循環,對岩石生蛋自然起著一種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