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來,飯後“百步走”有助於消食,對身體有利。“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已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成為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可是,習慣的是否一定是有益的?未必如此。
一方麵,從人體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處於相對充盈的狀態,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與食物充分混合,進行初步消化。這時就必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如果飯後即開始散步,帶來運動量的增加,原本要供給胃腸的血液就會被分到其他器官,胃腸道血液量不夠,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麵,運動之後胃裏的食物排得太快,也會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髒功能減退、血管硬化,餐後散步多會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因此,飯後百步走的“後”絕不是剛吃完飯就“立即”出去散步,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即能減少其他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證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從而使胃內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在飯後大約20~30分鍾以後再開始散步,才是比較合適的。
而有些人卻適合“飯後不要走”,這是指體質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這些人非但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而要在飯後平臥10分鍾。這是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充盈,此時再進行直立性活動,就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另外患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患者,更不宜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而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有些病症者,也不要飯後臥床,以免起身時因一時腦部血液供血不足而發生中風等意外。
可見,流傳的說法不一定對,養生應該是因時、因地、因人而進行。
“格言”人活百年並不難,養生保健是關鍵。
——民諺養生方法:調神養生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態。
吐納養生即是今天我們說的氣功。一是靜心,二是以意引氣,以氣行周身。
導引養生又稱為練形養生,即專指以形體動作為主導方法的養生。
食餌養生是通過調節食物的品質、數量、進食規律,以及回避有害的食物以養生。
熏治養生是以傳統中醫芳香熏治,達到養生目的。
四季養生的奧秘是順應陰陽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