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為什麼全世界的標準鐵軌都是同樣寬?(1 / 1)

因為那是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全世界的鐵軌實際其實寬度各不一樣,但是,國際法規定的標準鐵軌的寬度都是一樣的。比如在中國,鐵路的軌道分為標準軌道和窄軌軌道。軌距是鋼軌頭部頂麵下16毫米範圍內,兩股鋼軌作用邊之間的最小距離。標準軌距為1435毫米。新建國家鐵路必須采用標準軌距。窄軌軌距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中國鐵路主要采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距。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鐵軌都是標準軌,軌距都是1435毫米。少數國家為寬軌,是1520毫米,如俄羅斯以及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還有窄軌,如中國台灣、雲南等地,為1000毫米,也稱米軌。

各國鐵路軌距標準不一,造成了運輸線路的不暢通。東北亞區域陸路相連的中、俄、蒙、朝、韓5國中,中、朝、韓為標準軌,俄、蒙為寬軌。這樣,即使鐵路線路可以連接上,但仍然無法實現運輸線路的暢通。這個問題雖然也可以用上集裝箱方式來解決,但提高了運輸成本。為了解決以上的混亂狀況,1937年國際鐵路協會作出規定:1435毫米的軌距為國際通用的標準,1520毫米以上的軌距為寬軌,1067毫米以下的軌距為窄軌。

為什麼要將1435毫米這個數字作為世界鐵路的標準軌距呢?這是個很奇怪的標準,究竟從何而來的?

最早的火車和鐵路出現在英國。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設計製造了最原始的蒸汽機車“運動”號,這是世界上正式啟用的第一列旅客列車。這條鐵路的軌距是4.85英尺,折合公製為1435毫米。1846年,英國國會把這個軌距確定為標準軌距,非經特準,禁止在新鐵路線上采用其他軌距。當時的英國是資本主義強國,因此也把這個標準推行到他的殖民地。例如,主持修築中國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工程師就是英國人,他就力主采用1435毫米寬的軌距。從現實情況看,全世界采用1435毫米軌距的國家占多數,所以把1435毫米定為國際標準軌距也就順理成章。

那麼為什麼最早建造鐵路的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1435毫米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作標準呢?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為什麼?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1435毫米。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1435毫米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1435毫米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

在世界越來越傾向標準化建設的時候,我們萬萬沒想到這些標準,這些曆史的習慣,會是如此源遠流長,可見曆史慣性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要衝破由習慣形成的規則又是多麼的艱難,所以說好習慣將不隻影響人的一生。

“格言”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

——亞裏士多德蘇聯領導人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一起坐火車旅行。忽然前麵沒有鐵軌了,火車停下。

列寧下車,對車上的乘客發表一篇長篇演說,號召大家一起修路。路通了,火車又可以走了。

走了一段,又沒鐵軌了,斯大林站起來,對車上的乘客命令:全部下車,把火車抬到有鐵軌的地方!

到了有鐵軌的地方,火車又可以開行了。

開了一段,又沒鐵軌了。這時赫魯曉夫站起來,讓乘客下車,把後麵的鐵軌全拆了,鋪到前麵去。

火車繼續開了。

前麵又沒鐵軌了,戈爾巴喬夫沉思道:“把火車拆了,每人帶一塊,到有鐵軌的地方再拚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