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為什麼縱橫家會出現在戰國至秦漢之際?(1 / 1)

因為諸侯國爭戰不休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富有異彩的時代,百家爭鳴,諸子蜂起。其中特別活躍的就有縱橫家。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策辯之士,是戰國時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縱橫即合縱連橫。“縱”與“橫”的來曆,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橫”。“縱”指“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橫”指“連橫”,即一強連一弱以破獲眾弱,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所謂“縱橫家”,指鼓吹“合縱”或“連橫”外交策略的人物。

縱橫家是最講實務的,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為目標。他們其實是一類傑出的謀士和辯士,一直是戰國社會舞台上的活躍分子,並且舉足輕重,被形容為“翻手為雲,覆手變雨”,操縱著戰國鬥爭的局勢。

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危逼、利誘或輔之以兵法不戰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他們的智謀、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當時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最好辦法,可以說,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外交鬥爭,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縱橫家人物多出身貧賤,然而他們卓越的功勳,千古以來璀璨奪目。他們以布衣之身,庭說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也可以以縱橫之術,解不測之危。蘇秦佩六國相印,連六國逼秦廢棄帝位;張儀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裏;唐雎機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安陵封地;藺相如雖非武將,但浩然正氣直逼秦王,不僅完璧歸趙,而且未曾使趙受辱。縱橫之士智能雙全,有不乏仁義之輩,侯生勸說信陵君奪軍救趙,保全了趙國;觸龍勸說趙太後以兒子為人質,拯救了趙國。幾乎可以說是一言興邦了。

不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過長年的征戰,秦國在諸侯國中越來越強大,最終並吞了六國,海內一統。縱橫家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縱橫家主要著作今僅存《鬼穀子》十三篇、《戰國策》三十三篇(主要是縱橫謀士之言行)、《蘇子》三十一篇、《張子》十篇。《戰國策》一書是遊說辭總集,幾乎所有縱橫家謀士的言行都在此書。

“格言”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韓非楚王問縱橫家陳軫道:“我對待賢士,夠盡心的了。然而天下的賢士,卻不肯聚來,這是為什麼呢?”

陳軫說:“我年輕時,到過燕國,寄住在燕市的客舍裏。那裏前後有許多客店,其中東邊的那家最好,但去的客人稀少,有時整天不來一人。打聽一下緣故,原來是東邊那家有惡狗,聽見人聲就出來咬人,現在您的宮門前,莫不是也有‘惡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