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八大行星指哪八顆行星?(1 / 1)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一直以來,太陽係有的是九大行星,怎麼突然間變成八大行星了呢?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將它定義為大行星。但隨著一顆比冥王星更大、更遠的天體的發現,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爭論愈演愈烈。因此,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經2000餘天文學家表決通過:太陽係隻有八大行星。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因為根據“保守新行星定義”:行星一是必須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三是其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冥王星對最後一條條件不符,冥王星的軌道是和海王星有所交集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太陽係中還有哪些行星。

第一是最接近太陽的水星,太陽係中最小最輕的行星。在古羅馬神話中,水星是商業、旅行和偷竊之神,即古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為眾神傳信的神。或許由於水星在空中移動得快,才使它得到這個名字。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時代,人們便發現了水星。古希臘人賦與它兩個名字:當它初現於清晨時,稱為阿波羅。當它閃爍於夜空時,稱為赫耳墨斯。

第二是金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時是晨星,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有時是昏星,黃昏後出現在西方天空,被稱為“長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猶如一顆耀眼的鑽石,於是古希臘人稱它為阿佛洛狄忒——愛與美的女神,而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美神。

第三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遠的行星,地球是太陽係中密度最大的星體。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係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第四是火星,火星為距太陽第四遠的行星。火星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火星在史前時代就已經為人類所知。

第五是木星,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被稱為“行星之王”。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體(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有時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類所知曉。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麵。

第六是土星,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在羅馬神話中,土星(Saturn)是農神的名稱。土星也是英語中“星期六”(Saturday)的詞根。土星在史前就被發現了。土星與木星一樣,土星是由大約75%的氫氣和25%的氦氣,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氣和一些類似岩石的物質組成。這些組成類似形成太陽係時,太陽星雲物質的組成。土星有18顆被命名的衛星,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多。

第七是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陽係中離太陽第七遠的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係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過望遠鏡係統地搜尋,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天王星基本上是由岩石和各種各樣的冰組成的,它僅含有15%的氫和一些氦。天王星有15顆已命名的衛星,以及2顆已發現但暫未命名的衛星。

第八是海王星,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係中第四大天體。在古羅馬神話中海王星(Poseidon)代表海神。在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注意到它的軌道,與根據牛頓理論所推知的並不一致。因此科學家們預測,存在著另一顆遙遠的行星從而影響了天王星的軌道。亞當斯和勒威耶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觀察到海王星。海王星的組成成分與天王星的很相似。

“格言”發現一顆新的行星和在地球上找到一種新的物質,是同樣了不起的收獲。

——愛默生英國羅馬天主教牧師羅德納·諾克斯,有一次與科學家霍爾丹討論神學問題。

霍爾丹推論說:“宇宙之間存在無數顆行星,難道就不可能有一顆行星上有生命嗎?”

“先生,”諾克斯說,“如果倫敦的警察在你家的大衣櫃裏發現一具屍體,你會對他們說:‘世界上有無數個大衣櫃,難道就不可能有一個大衣櫃裏有具屍體嗎?’我看警察一定要研究一下是誰把它放在裏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