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太空“繡球”(3 / 3)

三、促進科學和教育事業。以美國為例,“衛星-1”號發射成功,美國感到臉上無光,立即大幅度增加對科研和教育的投入。美國總統簽署了《國防教育法》,投入10億美元用於科學教育,訓練和培養年輕的科學家。在後來的15年中,美國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比以前多了4倍。為美國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高科技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精確回答宇宙起源等古老問題。太空時代的到來,使天文學成為精確科學。比如,科學衛星首次對宇宙微波輻射進行精確測量,確立了“大爆炸”模型,成為解釋宇宙起源的最重要理論。

五、揭示宇宙奧秘。通過在太空拍攝獲得的各種照片、錄像及測量、觀察資料,人類才得以觀測恒星爆炸等更多景象。借助這些技術,科學家發現宇宙的怪異程度遠遠超過人們原先的估計。

六、無人探測器探測太空。作為“衛星-1”號的後代,各種無人探測器幾乎對太陽係所有行星及其衛星進行了考察。它們登上月球、火星,穿越彗星的彗尾,對小行星完成“自殺式”撞擊,還有的正飛出太陽係。

七、衛星通信廣泛應用。地球如今“變小”,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造地球衛星帶來的通信和信息技術進步。很多電視、電話、手機信號是通過衛星轉發的。“地球村”做到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八、登陸月球。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麵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並留下名言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九、人類進入太空。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證明人類能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生存。到2011年7月底,全世界已有520人進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實現了飛天夢想。

十、發現“範·艾倫輻射帶”。“衛星-1”號發射後不久,美國的第一顆衛星發射了。通過衛星反饋回來的信息,美國科學家範·艾倫發現,地球被一個高能粒子環狀輻射帶圍繞。這是太空時代首個重大科學發現。

世界因你更美麗

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1961年3月25日,蘇聯共發射10顆“衛星”號衛星進入太空。從第一顆衛星到宇宙飛船、空間探測器、空間站、航天飛機,地球上空到處閃耀著人類的智慧。現在,30多個國家和公司能夠製造或發射各種衛星。據不完全統計,到2011年3月底,世界各國共發射軍用和民用各類航天器共6920顆:俄羅斯3338顆,美國2078顆,日本152顆,中國152顆,法國58顆,德國56顆,歐洲空間局55顆,印度51顆。其中美國民間公司207顆,國際電信衛星組織73顆,美國全球星公司66顆。

衛星早已邁著輕盈的腳步,走下神秘的舞台。從2003年3月到2011年6月,世界各大學學生設計製造的已有超過113顆納米衛星、“立方體”標準的衛星飛上太空。

最小的納米衛星不到1千克,最重的衛星將近20噸。最近軌道的衛星幾乎擦著地球的大氣層飛行,將大地、人類看得清清楚楚。最遠的探測器早已飛出太陽係。衛星為人類編織一張張電視、廣播、互聯網。衛星的高清晰度照片,能分辨一個人的麵容。衛星的電波能透視地層,如同切開一個西瓜,將深藏地下的礦藏、地貌看得清清楚楚。

衛星,因為有了你,世界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