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地球的領導權(3 / 3)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就差1分鍾了。在場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皮克林博士,通過電話問聖迭戈接收站是否收到信號,對方回答沒有。整41分時,皮克林又問是否收到信號,結果還是沒有。

一分鍾過去了,兩分鍾過去了,皮克林開始有些不耐煩了:“現在聽到沒有?”

“沒有,什麼也沒有聽到。先生。”

“怎麼搞的?”皮克林對著話筒發火,氣得對著一張椅子猛踢一腳:“你究竟為什麼聽不見呢?笨蛋。”

陸軍部長也沉不住氣了。他轉向布勞恩問:“韋納,這是怎麼回事?”將軍們也紛紛提出問題:衛星確實飛上天了嗎?衛星是不是飛到別的地方去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布勞恩也抓耳撓腮。就在這時,皮克林高聲喊道:“聽到了!韋納,他們聽到了。”馮·布勞恩看了看手表和牆上的鍾,搖搖頭說:“遲了8分鍾。真有意思。”原來,衛星飛得高了一點,所以遲到了。

“探險者-1”號發射成功後,馮·布勞恩、皮克林和艾奧瓦大學物理學教授範·艾倫博士興奮地舉起衛星的模型。“探險者-1”號飛進了太空,飛進了成功,也飛進了曆史。

為了地球領導權

在奧古斯塔,一位將軍走到艾森豪威爾總統身旁,俯下身說了幾句話。總統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對其他人說了聲對不起,然後離開橋牌桌。他精神抖擻,清了清嗓子,對著早已擺好的話筒宣布:“同胞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美國成功地將一顆地球科學衛星送入地球軌道!”

“探險者”號屬美國陸軍彈道導彈局,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建造,共發射了5顆,其中2號、5號發射失敗。衛星呈長圓柱形結構,長約2.03米,直徑0.152米,1號、2號、3號重13.97千克,4號、5號重17千克,其中科學儀器重4.82千克。它的前部是衛星有效載荷,後部是第4級火箭,設計壽命111天。

“探險者”係列衛星本體連接到火箭第4級,自旋穩定,沒有推進裝置。科學儀器的數據由兩對天線傳送到地麵。晶體管電子儀器由兩個鍺和矽器件組成。這是非常早的晶體管技術。儀器外部的部分塗上白色和深綠色條,為衛星提供被動溫度控製。

“探險者-1”號衛星運行在近地點356千米、遠地點2548千米、傾角33.24°的軌道上,軌道周期114.8分鍾,每天圍繞軌道飛行12.54圈。1958年5月23日,“探險者-1”號停止工作,但它繼續圍繞軌道飛行了12年,直到1970年3月31日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墜毀,圍繞軌道飛行超過58000圈。其他幾顆“探險者”號衛星就沒有那麼有運氣,不是摔死就是沒有達到設計壽命。

“美國進入航天時代。這本來是幾年前就可以做到的。偏見和自滿妨礙了新時代的早日到來。”很多年之後,一位美國科普作家這樣寫道。衛星從誕生起,走的是一條艱難、曲折、冒險的道路,許多衛星壯誌未酬身先死。不過,衛星仍舊勇往直前、前赴後繼,飛上太空,完成人們賦予的神聖使命。

太空是一個美味的大蛋糕。美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意味深長地說:“我們知道,取得太空的領導權,就意味著取得地球的領導權。”為了美味的大蛋糕,為了地球的領導權,美國被迫走上太空競賽的道路。衛星直接影響了人類的曆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