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衛星
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為了驗證木星上是否有4個“月亮”,用一架伽利略望遠鏡觀察木星。真的!木星周圍確實有4個“月亮”圍繞運行。開普勒首次把圍繞行星運行的星體命名為衛星。“衛星”一詞來源於希臘語“Satellite”,原來意思是圍繞偉大人物身邊的人。
衛星是指圍繞行星運轉的星體。衛星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的衛星,如地球的衛星月球,火星的衛星“火衛-1”、“火衛-2”,土星的衛星等;另一種是人造的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是指環繞地球在太空軌道上運行的航天器,簡稱人造衛星或衛星。人類發射到金星、水星、火星等行星的探測器,圍繞行星運行,也可以認為是人造金星衛星、人造水星衛星、人造火星衛星等。
人類早就有在太空中暢遊的夢想。中國敦煌的飛天壁畫,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印第安人的太空人雕塑,瑪雅文化中的神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都包含了人類了解太空、探索太空、飛上太空的夢想。早在1700年前,我國就有“順風飛車,日行萬裏”之說,早先的人們還繪製了飛車騰雲駕霧的想象圖。
衛星是幻想與科技的結晶。早在1601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且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即開普勒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龐大的家族
太空的飛行器都稱為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衛星、空間探測器、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空間站、空天飛機等。人造衛星隻是航天器的一種,是最早研製的也是數量最多的航天器。科學家把航天器按用途和飛行方式進行了分類。
航天器分為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無人航天器按是否環繞地球運行分為人造地球衛星和空間探測器。載人航天器包括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空間站和空天飛機等。
人造地球衛星是圍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器,它按用途分為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技術試驗衛星。
空間探測器,又稱為深空探測器。按探測目標分為月球探測器、行星探測器和行星際探測器。各種行星探測器用於探測金星、火星、水星、木星、土星、彗星;行星際探測器用於探測行星際空間等。
載人航天器,按飛行和工作方式分為載人飛船、航天飛機、空間站和空天飛機。載人飛船包括衛星式載人飛船、月球載人飛船和火星載人飛船。航天飛機既是航天器又是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器。空間站是人類可在其中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大型航天器。空天飛機是自由來往於地球與太空之間的飛行器。
不一樣的葉子
哲學家和植物學家都會說: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衛星這棵“大樹”上,也長著不一樣的“葉子”。盡管已經有近7000顆航天器上天了,但基本上沒有一模一樣的衛星。雖然有的衛星名稱、型號一樣,但衛星內部卻略有不同。衛星的家族非常龐大,兄弟姐妹很多,而且千變萬化。衛星專家為了分清衛星們,根據家族論資排輩把它們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