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派了很多大型軍艦參戰,在軍艦出發以前,曾經派了掃雷艦,為軍艦開進打開通路,因為,伊拉克在科威特海岸布設了許多水雷。但結果並不理想,沒能把水雷完全清除幹淨,幾艘軍艦仍然沒有逃脫被水雷炸傷的命運,其中包括一艘造價10億美元的“普林斯頓”號巡洋艦,由於損害嚴重,不得不退出戰鬥進行維修。另外一艘兩棲攻擊艦也被水雷擊中了,被炸開了一個長6米,寬5米的大洞,使得該艦拋錨7小時之久。根據這個情況,美國、英國和沙特部隊趕緊派出掃雷部隊在海區反複搜索,又發現了22枚水雷。可見,水雷這種武器防不勝防,威脅很大。
水雷是一種很古老的兵器,人工操縱的水雷是中國人首先發明的。早在明朝,中國在水戰中就運用了“水底雷”。還有以燃香為定時引信的“水底龍王炮”漂雷和用繩索為碰線引爆的“水底鳴雷”。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發明,1585年意大利人製成用鍾表改裝成定時起爆的裝置,成了定時爆炸的水雷。後來水雷的發展越來越快,品種也越來越多。
水雷藏在水中,大體上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叫做飄雷,就是飄浮在水麵或一定深度。早期水雷都是飄浮在水麵,當船隻碰上以後引起爆炸,使得船受到損傷,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為了隱蔽,飄雷也可以飄在水麵以下一定深度,但它仍是自由飄浮,沒有任何固定裝置;第二種叫做錨雷,錨雷由雷體、雷索和雷錨組成。在雷體的底下有一根雷索連接著雷錨,用雷錨把雷體固定在一定的深度上;第三種叫做沉底雷,把這種水雷沉到水底,當它接受到信號後,可以自動升起來,再引起爆炸,這種雷最為隱蔽,因為它在海底很難發現。
水雷怎樣才被引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觸發式,另一種是非觸發式。觸發式水雷上有很多觸角,好像羊及牛的犄角一樣。艦船必須直接碰撞到水雷觸角上,水雷才能爆炸。還有一種在水雷上拉出一個30米長的觸線,當船隻或艦艇碰到這根線就可以爆炸。非觸發水雷,艦船不直接接觸水雷,但水雷仍可爆炸。它是利用聲音、磁力或水的壓力變化來觸發引爆。船都是用鋼鐵製作的,具有磁性,當船經過水雷附近時,艦船的磁場作用到水雷的磁針,磁針接通電流,引起水雷爆炸。裝有聲音引信的水雷,是利用船隻在行進中螺旋槳發生的噪音引發水雷爆炸的。水壓引信,當船隻經過水雷時,水的壓力有變化,利用水壓引爆水雷。有的水雷同時利用好幾種引爆方式,萬一有一種引爆不成,另外一種方式還可以起作用。
這幾種引爆方式各有利弊,比如,利用水壓控製引爆水雷,當風浪很大時,也會產生水壓,容易錯爆。因為水雷不能判斷是由於船隻造成的,還是風浪造成的水壓變化,水雷就自動爆炸了。靠磁力引爆的水雷,有時候也會不分敵我,敵人的船隻有磁性,我方的船隻也有磁性,有可能被自己的船隻引爆。後來又發明了遙控水雷,是靠遙控信號控製的。水雷接收到己方從海岸或從艦艇及飛機上發出的遙控信號,才能爆炸,其他的信號它不接收。但是這種水雷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度,隻適合在防禦狀態下使用。後來又發明了自導水雷,這實際上是魚雷和錨雷相結合的產物。水雷和魚雷不同的地方是,魚雷有發動機,自己可以在水裏航行;水雷沒有發動機,自己不能航行,是等著敵人上鉤,守株待兔。為了讓水雷能夠主動地進攻,所以發明了一種自導水雷,就是把魚雷放到較大的水雷裏,當發現有敵人時,錨雷就自動的把門打開,魚雷就從水雷裏鑽出來,自己航行,自己去尋找目標,然後把敵人的艦船消滅掉。錨雷和魚雷相結合,組成自導水雷,這比原來的守株待兔式的水雷更先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