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文化尊嚴(2 / 3)

沒有發展資金,甚至缺少生存資金,文化尊嚴也便無從談起。

——有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是文化尊嚴的重要方麵。現代社會是法製社會。文化的發展,必須立法予以規範、引導與保護。目前有一些文化方麵的法,比如《文物法》《版權法》等,但很不完備,缺少諸如《新聞法》《出版法》《網絡法》等法律。法律的缺失,一方麵對管理造成不便,另一方麵對文化工作者,對文化事業而言,則缺少必要的指導與保護。沒有法律保護,便會隨時遇到各種各樣無端的猜忌、非議、指責與幹預。如果人人可以拿文化與文化工作者當靶子,想怎麼擺弄就怎麼擺弄,行政幹預代替了法律,那也就沒有文化的地位了,沒有了文化尊嚴。

二、維護文化尊嚴的意義

維護文化尊嚴,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維護文化尊嚴,就是維護民族的尊嚴。

民族文化,尤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形成、發展、壯大、延續的精神支柱與動力。保護本民族的語言、思想、傳統、風俗習慣、藝術、宗教等等的嚴肅性、連續性,使之不被商品經濟大潮所湮滅,不致被扭曲、被異化、被淡忘、被拋棄,是民族的大事,也是整個世界各個民族平等和諧、平衡發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文化有尊嚴,整個文化才有尊嚴,民族才有尊嚴。

維護文化尊嚴,就是維護人類尊嚴。

人類的尊嚴是多方麵的,諸如人格尊嚴、政治尊嚴、經濟尊嚴、道德尊嚴等等,文化尊嚴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如果人們漠視藐視歧視文化,就等於拋棄了精神本源,其他的尊嚴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變得虛無縹緲。文化尊嚴在人類尊嚴中具有本源性,地位十分重要。肯定或否定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從文化著手,便抓到了根本上,便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從根本上說,文化尊嚴就是人類尊嚴。

維護文化尊嚴,就是維護曆史尊嚴。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涵蓋的內容很多,諸如思想史、政治製度史、法製史、經濟史等等。而文化史,不但是許多專門史的載體,而且也是文明史重要的組成部分。尊重文化史的完整性、連續性、真實性、繼承性、多元性、普遍性,尊重文化史的嚴肅性、科學性,用準確的文化史展示人類進程,詮釋人類社會各個時期的各種現象,是曆史科學的自然屬性和必然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文化,尊重文化史,就是尊重人類曆史。

維護文化尊嚴,就是為人類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

未來社會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許多事情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換句話說,需要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多方麵的配合互動。當然,也需要文化的基礎性工作與先導性工作。文化是基礎,文化工作搞紮實了,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有了豐碩的成果,可以為決策提供參考,使決策在吸取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更加務實、科學可行;可以為民眾從理論上解疑釋惑,消除對發展的疑慮、對改革的阻力,以保證思想的相對統一和行動的堅決迅速。新聞出版、網絡等工作搞好了,可以為民眾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以提高民族的文明素質,可以為民眾提供迅速及時、準確可信的消息,以維護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保證政治過程中利益表達的暢通、利益聚合的快速、決策的科學,保證執行的順暢,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電視、演藝事業發展了,可以為民眾提供休閑、娛樂、宣泄的條件,使整個社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文化需要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麵的支持,同時,文化也為全社會的各個方麵提供智力支持、輿論引導與精神鼓舞。維護文化尊嚴,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文化尊嚴在當前遭到的嚴峻挑戰

在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健全的過程中,在文化體製改革的背景之下,文化尊嚴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麵的挑戰。

——戲說曆史、戲說文化,將嚴肅的曆史庸俗化、商業化,以此賺取收視率與發行量。比如各種美化封建帝王的動輒三四十集的電視連續劇,比如“百家論壇”上紀連海的《曆史上的多爾袞》《曆史上的紀曉嵐》《曆史上的劉墉》等等,他們拿曆史、曆史人物亂造噱頭,篡改甚至偽造曆史,信口開河,胡編亂造,使中華文明史陷入低俗的泥潭。

——崇洋媚外,在中國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也要以國際慣例為由要求講英語。崇尚外語,已成風氣,而對於漢語,卻以冷漠之態度對待。漢語中生造之詞越來越多,語言失範現象嚴重。漢語的規範性、準確性、含蓄性、優美性均有所減弱。漢字、漢語所承載的特殊的曆史密碼與符號正漸次失去。

——許多文化單位正在被分離出事業體製,轉企改製。其中包括出版社、非時政類報刊社、新聞網站、演藝團體、電影製片廠等等。這些文化單位,多年來承擔著引導社會輿論,創造文化產品、塑造時代精神等職責。而今轉為企業,意味著其事業職責的喪失,這些單位成了純粹以賺錢為生存手段與終極目的的機構。在體製上,尤其在過渡過程中,文化尊嚴受到挑戰是不爭的事實。文化單位在人們心目中已漸次失去其高尚的地位,在逐步與一些公司酒樓之類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