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肉豬飼養技術(2 / 3)

(5)光照條件

許多實驗證明,光照對豬的生長、健康狀況影響不大,豬對光也不太敏感,因此,豬舍的光照隻要不影響飼養人員的操作和豬的采食就可以了,過於強烈的光照反而會影響豬的正常生長,影響發育。

(6)圈舍消毒

為保證豬隻的健康,避免發生疾病,在進豬之前有必要對豬舍、圈欄、用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要徹底清掃豬舍走道,豬欄內的糞便、墊草等汙物,用水刷洗幹淨後再進行消毒。豬欄、走道、牆壁等可用2%-3%的火堿水溶液配灑消毒,停半天或一天後再用清水衝洗、晾幹。牆壁也可用20%石灰乳粉刷。應提前消毒飼槽、飼喂用具、車輛等,消毒後洗刷幹淨備用。日常可定期用對豬隻安全的消毒液進行帶豬消毒。

五、肥育方式

1.直線肥育

“直線肥育”就是根據肉豬生長發育的需要,在整個肥育期充分滿足豬隻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並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以獲得較高的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及優良的胴體品質。這種肥育方式克服了“吊架子肥育”的缺點,因此在目前的商品肉豬生產中被廣泛采用。

2.前敞後限的飼養方式

采用前敞後限的飼養方式可以使肉豬既有較快的增重速度,又可獲得較高的瘦肉率,即在肉豬生長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質飼料,任由豬隻自由采食或不限量按頓飼喂,以保證肌肉的充分生長,後期適當降低飼料能量和蛋白質水平,限製豬隻每日進食的能量總量。後期限食,一是限製飼料的給量,大約減少自由采食量的15%-20%;另一種方法是降低飼糧能量濃度,雖不限量飼喂,但由於豬的腸胃容積有限,每天采食的能量總量必然減少,因而同樣可以達到限飼的目的,而且簡便易行。具體多為在飼糧中搭配糟渣,加大糠麩比例。但應注意不能添加劣質精飼料,飼糧能量濃度不能低於11兆焦/千克,否則雖可提高瘦肉率,卻會嚴重影響增重,降低經濟效益。

六、飼糧要求

(一)飼糧的營養水平

針對我國目前養豬實際,兼顧豬的增重速度、飼料利用率和胴體肥瘦度,飼糧能量濃度以11.9-13.3兆焦/千克消化能為宜,前期取高限,後期取低限。對於高瘦肉生長潛力的生長肥育豬,前期(60千克體重以前)蛋白質水平16%-18%,後期蛋白質水平13%-15%;中等瘦肉生長潛力的生長肥育豬前期蛋白質水平15%-17%,後期蛋白質水平12%-14%。除蛋白質水平外,各種氨基酸的水平以及它們之間的比例,特別是幾種限製性氨基酸的水平及其相互之間的比例會對肥育性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生產實際中,為使飼糧中的氨基酸平衡而使用氨基酸添加劑時,首先應保證第一限製性氨基酸的添加,其次再添加第二限製性氨基酸,如果不添加第一限製性氨基酸而單一添加第二限製性氨基酸,不僅無效還會因飼糧氨基酸平衡進一步失調而降低生產性能。在20-50千克體重階段,鈣0.6%,總磷0.5%(有效磷0.23%);50-100千克體重階段,鈣0.5%,總磷0.4%(有效磷0.15%)。食鹽通常占風幹飼糧的0.3%。在配製飼糧時,一般不計算原料中各種維生素的含量,靠添加維生素添加劑滿足需要。為保證飼糧有較好的適口性和較高的消化率,生長肥育豬飼糧的粗纖維水平應控製在6%-8%,若將肥育分為前後兩期,則前期不宜超過5%,後期不宜超過8%。在控製粗纖維水平時,還要考慮粗纖維來源,稻殼粉、玉米秸粉、稻草粉、稻殼酒糟等高纖維粗料不宜喂肉豬。

(二)飼糧的調製

1.飼料的粉碎細度

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稻穀等穀食飼料有堅硬的種皮或軟殼,喂前要粉碎或壓片,這樣有利於采食和消化。玉米等穀食的粉碎細度以微粒直徑1.2-1.8毫米為宜,如粉碎過細會影響適口性,進而降低豬的采食量,影響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同時增加胃潰瘍的患病率。

2.生喂與熟喂

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稻穀等穀食飼料及加工副產品糠麩類,可加工後直接生喂,煮熟並不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相反飼料經加熱會導致蛋白質變性,破壞飼料中的維生素。因此穀食類飼料及加工副產品應生喂。青綠多汁飼料隻需打漿或切碎飼喂,煮熟會破壞維生素,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