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哥特王國(2 / 2)

以歐洲貿易銀行、歐洲商務銀行、瑞士先銳銀行、瑞士優先標準銀行、德國工商銀行、德國商業信貸銀行等多家銀行聯手為哥特王國提供了兩億英鎊與五億美元現金,作為發行新幣的儲備金。

有了組織架構、國旗國歌與流通貨幣,曾女王還需要很多勞動力作為臣民。

元首一聲令下,將有500萬德國人搬遷到這個南歐國家,成為第一批哥特人。

哥特官方語言為德語,所以新移瑉不存在語言障礙,其實就是挨著西班牙的奧地利。

凡是自願遷移到哥特王國的德國群眾,都將免費獲得宜居住房,而且由哥特政府安排工作。

葡萄牙人騰出來的房子都會變成新移瑉的居所,而建設港口、機場、公路、廠房又需要大量勞動力,新增的基礎設施能提供數十萬就業崗位。

在哥特王國建國的第二天,當世界各國都在震驚中觀望的同時,德國外交部便宣布承認該國為一個主權國家,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公元5世紀初哥特人便在西班牙建立了日耳曼國家,所以這是有據可查的。

現在曾女王伊比利亞半島上重建哥特王國,從曆史層麵上分析是無可厚非的。

作為日耳曼係國家的成員,奧地利、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荷蘭等國都有與其建交的意願。

雖然沒有立即給予哥特最惠國待遇,但該國享受蘇聯、瑞典等國的貿易標準,已經是德國的準最惠國,易貨協定隨即簽署。

曾女王建立了哥特王國,就等於幫助德國獲得了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鎢砂!

今後德國製造各型穿甲彈將不受原料國的製約,可以按照自身需要瘋狂開采鎢礦。

守衛礦山,保護女王陛下的自然是恪盡職守的武裝儻衛隊。

元首抽調了五萬完成換裝的武裝儻衛隊,十萬經過整訓的武裝警員,五萬被退役的國防軍,組成總兵力到20萬人的哥特陸軍。

頂著哥特正規軍的名號,曾馨喬就可以幫助老公完成軍隊重裝化的希望。

這個新生國家為自己的陸軍訂購了1000輛PK-2型戰車,也就是蘇聯BT-7坦克。

PK-2比原型略重,達到16噸,多出來的2.2噸全部為裝甲,車體與炮塔正麵裝甲厚50毫米,還可在戰前在上麵突出的卡槽上臨時加裝塊狀附加裝甲,使其防護能力能夠達到坦克戰的標準。

這個防護程度已經超過三號坦克,而配備的武器也與其大同小異,PK-2裝備一門50毫米火炮與兩挺6毫米MG-32機槍。

不像被砍掉翅膀的德國,哥特可以名正言順地建立空軍。

曾女王向歐洲飛機公司訂購F-3“暴風”(噴火)與F-5“狂風”(He-112)各500架,還采購A-1“咆哮者”(容克87-斯圖卡)與A-4“突擊者”(法國Br.690)各200架。

這樣的空軍規模,即使西班牙從英國那裏得到了300架“颶風”,也難以奪取戰場上的製空權。

“小號刷裝備就是強!”元首在大號上麵幹不了的事情,小號都可以幹。

哥特皇家海軍向德國防務工業集團訂購了四艘“雙子座”級戰列艦、十艘“海因裏希親王”級巡洋艦,二十艘“薩克森”級驅逐艦,五十艘“不萊梅”級護衛艦。

隻要接收一半的訂單產品,哥特皇家海軍就可以無視西班牙海軍的存在了。

哪怕一艘“雙子座”對陣兩艘“複仇”級戰列艦,都能憑借射程優勢,幹掉那兩艘“老爺艦”。

最重要的是,哥特王國在德國的幫助下能自行生產潛艇,數量又不受限製。

第一批德國艦艇工程師已經抵達裏斯本,在船台達到相應標準後,即可開工建造。

卡爾·鄧尼茨帶著一群小弟也同船抵達這裏,在不久之後,他們就能獲得夢寐以求的水下武器。

雖然比起英國海軍,哥特海軍規模並不大,但在戰時,絕對可以牽製其很大一部分艦船。

這等於是在伊比利亞半島鏡像出一個德國海軍,兩邊加在一塊,隻是在主力艦的數量上遜於英國。

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質量都已超過大英帝國,數量上也達到與其平起平坐的水平。

四艘“雙子座”級戰列艦隻是今年的訂貨量,明年十艘配備406毫米主炮的“巨蟹座”就會變成訂單。

倫敦方麵在識破德國製造的陰謀詭計後,立即製定出了應對計劃,並付諸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