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偵察機——空中的一隻眼(3)(2 / 2)

最累的一隻“眼”

以空軍拒絕評論這種無人機是否用於針對伊朗,隻是強調“埃坦”具有多種用途,可以適應新任務。據報道,IAI和以空軍已經按照各種各樣的構型方案,試驗了不同用途的任務載荷,因此,除了情報、監視、目標截獲和偵察任務外,“埃坦”還可以充當空中加油機,為其他無人機實施空中加油,更為重要的是準備在彈道導彈防禦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幾年來,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一直在加劇,而伊朗已經對外顯示了其遠程導彈攻擊能力,對以色列造成直接威脅。對此,以色列決定不再掩飾自己的遠程攻擊能力,讓“埃坦”高調亮相。從地理位置來看,“埃坦”的作戰半徑涵蓋伊朗,可以直接飛抵波斯灣地區實施空中偵察,甚至對目標實施打擊。以色列的這一舉動清晰地表明自身已經擁有了新型情報搜集平台,能夠更加有效應對與伊朗之間的潛在衝突,確保本國的安全。

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進行的戰爭被稱為中東戰爭,而在中東地區的伊朗與伊拉克之間進行的戰爭稱兩伊戰爭。

“捕食者”——無人偵察機

“捕食者”無人機是美軍用於為戰區指揮官及合成部隊指揮官進行決策提供情報支持的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是作為“高級概念技術驗證”從1994年1月到1996年6月發展起來的。它使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的通用原子公司得到了第一份合同。它首飛於1994年,並於當年具備了實戰能力。

最健康的一隻“眼”

“捕食者”無人機機長8.27米,翼展14.87米,最大活動半徑3700千米,最大飛行時速240千米,在目標上空留空時間24小時,最大續航時間60小時。

該機裝有外偵察設備、GPS導航設備和具有全天候偵察能力的合成孔徑雷達,在4000米高處分辨率為0.3米,對目標定位精度0.25米,可采用軟式著陸或降落傘緊急回收。美國在科索沃戰爭中動用了2架“捕食者”無人機用於小區域或山穀地區的偵察監視工作“捕食者”可方便地裝載在運輸箱內,進行長途運輸。

“捕食者”無人機可以在粗略準備的地麵上起飛升空,起飛過程由遙控飛行員進行視距內控製。典型的起降距離為667米左右。任務控製信息以及偵察圖像信息由衛星數據鏈傳送。圖像信號傳到地麵站後,可以轉送全球各地指揮部門,也可直接通過一個商業標準的全球廣播係統發送給指揮用戶,指揮人員從而可以實時控製“捕食者”進行攝影和視頻圖像偵察。

參與維和及作戰

2004年10月,通用原子航空係統公司宣布,一架燃料驅動的“捕食者”無人機已成功首飛,為公司專門競標陸軍的增程多用途無人機係統項目而研製的“勇士”無人機打下堅實的基礎。

該公司打算為陸軍提供的“勇士”無人機是一種基於“捕食者”無人機改型的長航時無人作戰飛機,其動力裝置采用陸軍常用的燃料類型。公司負責人稱,動力裝置可降低飛機維修成本,增加其服役壽命。

恐怖分子的跟蹤器

“捕食者”曾在1996年參加了波斯尼亞維和;在科索沃,“捕食者”出動了50餘架次;2001年9月,伊拉克聲稱擊落了一架“捕食者”。“捕食者”也參與了阿富汗的作戰行動,據說一架“捕食者”發現了奧薩馬的汽車,但由於地麵指揮官決策的拖延,丟失了目標。

然而就在不久後,一架“捕食者”成功發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級軍官藏身地點的實時視頻信號,隨後多架F-15E轟炸了該地區,殺死了該名軍官。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實戰中發射導彈摧毀了一架塔利班坦克。

“捕食者”無人機曾被戲稱為“隻不過是安裝了賽車引擎的滑翔機”。“捕食者”在1995年正式投入作戰使用。從那以後,“捕食者”就不斷增加新的能力,這些能力使最初設計該無人機的人也感到驚奇。

“捕食者”無人機已經服役16年了。對於“捕食者”無人機的命名過去幾經改變,但其原型叫做“RQ-1”,後來的武裝化的“捕食者”無人機叫做“MQ-1”。

截至2009年2月18日,“捕食者”無人機中隊飛行時間達到了500000飛行小時,共計4400周戰鬥小時。這一無人機改變了低強度衝突,有美國防部高層官員說,無人機的重要性將在未來的時間裏變得越來越明顯。

“空中勇士”無人機兼具空中監視與目標攻擊能力,是著名的MQ-1“捕食者”無人機的加強版。

“捕食者”自從開始投入使用以來,就不間斷地在歐洲和東南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