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反潛機——空中的特務(1)(2 / 2)

“山楂花”——伊爾-38反潛機

伊爾-38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用伊爾-18型民航機改裝反潛設備的反潛和海上巡邏機。據報道,伊爾-38於1970年開始生產,1975年印度向蘇聯訂貨5架,1977年蘇聯向印度交付第一架伊爾-38。目前估計還有50多架伊爾-38在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中服役。

伊爾-38采用了加長4米的伊爾-18機身,采用大型飛機常用的下單翼布局,與伊爾-18相比機翼前移了。機頭下部有大型雷達罩,尾部為磁異探測器,減少了機身艙窗。三人製駕駛艙,機身中部為作戰艙,乘員10~12人。機翼前後的機身下部為前後兩個武器艙,可攜帶聲呐浮標和武器。該機裝有4台渦輪螺槳發動機,單台功率3169千瓦。

飛行高度高

伊爾-38型機翼展37.42米、機長39.6米、機高10.16米、最大起飛重量為63500千克,最大巡航速度59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200千米。頭下部有大型雷達罩,尾部為磁探測器。三人製駕駛艙,機身中部為作戰艙。

機翼前後的機身下部為前後兩個武器艙,可攜帶3個聲納浮標,還有魚雷和深水炸彈,其雷達對大型艦艇的探測距離達到250千米。

該機巡邏範圍可以達到北極和冰島等廣大區域,升限11000米,在同類巡邏飛機中飛行高度最高。部分伊爾-38加裝了電子偵察裝置,可執行類似美國EP-3電子偵察機的任務。

由於俄羅斯軍費拮據,伊爾-38目前經少量延壽改進後,還必須繼續服役10~15年。目前俄著力為外國客戶提供伊爾-38SD型出口改進方案。近年印度將用數字式“海龍”作戰係統替代Berkut係統。“海龍”係統包括新型合成孔徑-逆合成孔徑雷達、高解析度前視紅外係統、微光電視攝影機、新型電子戰係統和磁探測器。俄羅斯還將改進自衛係統,加裝R-73紅外近距空空導彈。

1977年,俄羅斯首次向印度交付出口5架伊爾-38型機,並裝備印度海軍第315航空大隊。2002年10月,印度海軍兩架伊爾-38型機在空中相撞,造成15人喪生,其中包括兩架飛機上的12名飛行人員。當時,印度海軍正在為慶祝海軍空軍中隊成立25周年而舉行飛行表演。

海龍潛艇為荷蘭製造,共2艘。該級潛艇是具有20世紀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常規潛艇,不僅航速快,機動性好,而且噪聲低,聲納作用距離遠。艇上還裝備有一體化作戰係統,可同時跟蹤5個目標,控製3枚魚雷實施攻擊,從探測轉入攻擊隻需幾秒鍾。

“黑色葫蘆”——大西洋巡邏反潛機

法國海軍的“大西洋”反潛機是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遠程海上巡邏反潛機,用於反潛、反艦、偵察、預警、救援、運輸等。目前北約和法國的“大西洋”ATL2反潛機是在早期“大西洋”ATL1反潛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ATL2於1977年開始論證,1978年9月啟動研製。當時達索將兩架ATL1型飛機改裝成原型機,分別於1981年5月8日、1982年5月26日試飛。隨後於1989年10月交付法國海軍,1991年年中形成戰鬥力,並替代了法國海軍的“大西洋”ATL1、P-2“海王星”反潛機。目前法國海軍已經接受了訂購的所有28架“大西洋”ATL2反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