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風景如過眼雲煙,不論當時多麼流連忘返,慢慢就會淡出心田。而有些風景從進入眼簾的那一瞬間,無論世間變化滄海桑田,都會相依相伴直至永遠。這就是石林,一個使人夢魂遼繞的好地方。
中巴車在昆明至文山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路兩側是紅色土壤堆砌而成的平原、高山和丘陵。沿途相思樹、芭蕉林、椰子樹、橡膠林潑綠瀉翠。車行至路南縣(現改名石林縣)境內,眼前閃現出一條修建於清末的昆明至河內窄軌小鐵路,並行著一條昆明至文山的老盤山公路,當年我們就是沿著這條柏油路奔赴自衛反擊前線,如今地理風貌依然未變,所改變的隻是看風景人的心情。
石林公園位於昆明東南郊的石林縣境內,距昆明約80多公裏,麵積達400平方公裏,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美稱。這裏峰巒參差,千姿百態,巧奪天工,是以岩溶地貌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七個風景片區組成。
首先進入小石林景區,隻見石壁刀削般挺拔。功力老道的朱漆篆刻“石林”二字,傳說係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手書。另有文人騷客題詞見於石壁之上,如:“彩雲深處”、“劍鋒”、“競秀”、“南天砥柱”等。朱德委員長題詞“群峰壁立,千嶂疊翠”筆力遒逸與石壁渾然一體,最為醒目。隻見周圍峭壁萬仞,石峰嶙峋,鬼斧神工,大小不同,形態迥異,如詩如畫,栩栩如生。有的似高峰巍峨,搖搖欲墜;有的似南天一柱,拔地擎天;有的如蜂巢聯通,別有洞天。一條石徑峰回路轉,曲徑通幽,蜿蜒曲折,路窄處僅容一人側身通行。
登上“望峰亭”憑欄遠眺,整個石林景區盡收眼底。隻見遍野峰巒疊嶂,石簇氣勢磅礴,劍峰直指天穹。群石大若臥牛,小如蓮花,形似磨盤,尖像春筍,間有綠樹掩映其間,百態千姿,構成了一幅優美獨特的石頭風景群,隨手拍攝下的每一處風景都是一幅雋美的圖畫。
遊覽途中還有幸觀看了彝族表演,女子身著藍白色的彝族服飾,輕盈起舞,男子頭戴白色帽,腰挎三弦琴,邊跳邊唱。節奏明快,舞姿鮮活,情緒熱烈,氛圍歡快。數名遊客邊看邊學,邊舞邊唱,加入其中樂此不疲。
穿過一條狹長石峰通道來到大石林景區,麵前豁然開朗,一弘碧水後群峰壁立。我一眼就認出了闊別多年的阿詩瑪。傳說薩尼姑娘阿詩瑪被富人熱布巴拉搶占為媳,哥哥阿黑前來營救,曆盡千辛萬苦逃出虎穴,走到石林時,熱布巴拉勾結崖神引出滔滔洪水,阿詩瑪化為這座巨大的石峰。側麵看她頭戴圍巾,身背竹簍,酷似一個美麗的撒尼族少女站立在天地間。形象生動逼真,仿佛呼之欲出,令人歎為觀止。
堅信石林是有生命的,如雙馬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象距石台、犀牛望月;如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觀音石、將軍石、士兵俑、詩人行吟、母子偕遊等象形石,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滿生機與活力。
石林原來是屬於大海的一部分,由於地殼的變化,海底抬升,就成為了陸地,經過千百萬年風雨衝刷侵蝕,才形成了這片石頭組成的森林群。
大自然把世界最秀美的奇石、瀑布、岩洞、湖泊等自然風光揉合一起放在這裏,形成最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不愧為“天下第一奇觀”。
濃鬱石林中,驚歎大自然魅人藝術傑作。民俗故事裏,映射薩尼人民族文化和風情。千峰競秀看石林,那巨石是三維圖畫的記憶,也是民族精神的矗立,更是一幅永遠屬於七彩雲南的璀璨風景。
果然不虛此行。最奇特的是我們來到了二億八千萬年前開始醞釀形成的昆明路南石林。一枚扇貝化石,幽幽打開了塵封的往事,仿佛耳邊濤聲依舊。滄海桑田,海陸變遷。萬事萬物都有因有果,難道,這些奇特的石頭,以自己的姿體語言向世人解說千千萬萬年前的種種情感曆程?那一支支、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蒼穹,直指青天,猶如一一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一座山峰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座山峰就貫穿著幸福與苦難的人生。一粒砂石裏埋藏著一顆幼小但堅韌的心。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營石林,麵積約12平方公裏,遊覽麵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進入景區內,但見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態,爭奇競麗。有的石柱高達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軼名的打油詩所雲:“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