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革命的網絡時代
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信息革命也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由於其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也使之成為可用以攻掠的利器。
從中亞的“顏色革命”,直到近來伊朗的選舉風波,均有網絡攻勢的影子。而美軍網絡司令部的正式成立,更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它意味著擁有巨大網絡戰資源的軍隊,已開始把這一不見硝煙的戰爭新形式,正式提上作戰議事日程。
軍方網絡司令部的功能,覆蓋了方方麵麵的作戰戰略:比如通過攻擊對手的能源、通信、金融、軍事等核心網絡設施,發起“先發製人”的打擊;又比如通過網絡散布流言,在對手國內製造混亂,不戰而屈人之兵……
網絡的世界
網絡係統的核心和服務器大多設在美國,並由美國管理,微軟和穀歌則幾乎掌控了桌麵和網絡內容。但是,其謀求更大霸權和能力的意圖並未停止。
20世紀90年代,美軍就開始進行網絡戰的研究與實踐。2005年3月,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更明確將網絡空間與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近年來,美國一邊渲染來自中國的網絡威脅,一邊設立美軍網絡司令部,則更意味著美國準備加強爭奪網絡空間霸權的行動。
虛擬的網絡,正逐漸成為真實廝殺的新戰場。然而,網絡戰爭不是一個好玩的虛擬遊戲,曆史告訴世人,任何一種戰爭形態的出現,就像又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它的後果,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掌控。
網絡太空部隊
現今的世界比冷戰時更加複雜、更加可怕。以前隻有美國、蘇聯、中國三個國家有核武器,而今許多國家都有能力發射遠程核導彈。為對抗潛在的核攻擊,美國已經在開發太空導彈防禦係統。此係統最初是由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裏根提出的。他的“戰略防禦計劃”要求開發激光武器,可以在地球軌道上發射彈道導彈。如今,美國正在發展第五個軍事部門,也許是叫網絡太空軍隊,可望取代美國空軍。
在戰爭中嶄露頭角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軍隊都需要保護好自己的高地,以便在山頂上占有優勢,向敵方開火,壓倒敵方,贏得勝利。而現代戰爭的新高地是太空。美國目前隻是被動地利用太空,因此著眼太空是美國追逐霸權的首要目標。
1991年,在波斯灣戰爭時,美國及其盟國利用衛星技術鎖定伊拉克的目標。智能衛星讓美軍以空前的視野來觀察戰場,展現伊拉克軍隊的每一次行動。而寬廣的沙漠地形可見度特別高,衛星圖像成了有關伊拉克軍隊信息的主要來源。
在波斯灣戰爭期間,衛星還是布置軍隊的功臣。地麵上的美國士兵用全球定位係統(GPS)來測定他們的方位,通過手持GPS接收器來得知他們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全球定位係統由24顆圍繞地球運轉的衛星來實現。
在海灣戰爭期間,戰區中所有的通信都是通過美國防禦衛星通信係統的三顆軌道衛星完成的。第一顆衛星位於印度洋上空的地球靜止(總是位於地球上空同一位置)軌道;第二顆對軌道加以調整,以便經過海灣地區;第三顆是後備衛星,當另外兩顆衛星出現故障時,它將被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