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被稱為陣地大師。其一生著名的兩次傑作分別是阿拉曼戰役、諾曼底登陸。
輝煌的人生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出生在倫敦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的一個牧師家庭。1901年他14歲時才正式上學,文化成績低劣,但體育成績極棒。1907年他奇跡般地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12月畢業後,蒙哥馬利加入了駐印度的皇家沃裏克郡團,當一名少尉排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蒙哥馬利成為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43年,他參加攻占西西裏和登陸意大利的戰役,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
蒙哥馬利生前曾幾次會見毛澤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講,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中的聲威。
阿拉曼戰役
阿拉曼戰役發生的時間在1942年10月23日~1942年11月4日之間,這是一場扭轉北非戰場的關鍵性戰役,盟軍從此開始進入反攻階段。
阿拉曼位於埃及的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戰役的主戰場。1942年7月,包括了非洲軍團、意大利與德國的步兵和機械化部隊在內的非洲裝甲軍團,在隆美爾的統率之下進入埃及,對蘇伊士運河的補給線虎視眈眈。
為了確保蘇伊士運河航線的安全,英國第八集團軍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對隆美爾的兵團發動了攻擊。兩軍激戰十二天,最後英軍大獲全勝,德意聯軍被迫退守到突尼斯邊境。
一場精明的引誘戰
戰役的勝利保證了盟軍從中東通往蘇伊士運河這條供應線的暢通,在士氣上對盟軍的意義更是非同小可。
為了確保戰役的勝利,一代軍事帥才蒙哥馬利絞盡腦汁,為自己的老對手隆美爾精心設計了圈套。他先是製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南麵實施佯攻,在北麵實施主攻,然後組建了一支用來“欺騙”的部隊,其成員有銀行家、魔術師、劇作家、藝術家、情報人員和大學講師。盡管這支部隊的構成複雜,但卻有著驚人的偽裝欺騙能力,他們在南麵大造聲勢,讓隆美爾誤以為英軍會從這裏發動進攻。為了讓“演出”更加逼真,這支部隊還鋪設了一條長達30公裏的模擬輸油管,以及修建了模擬鐵路、供水站等。
在種種情報的迷惑下,隆美爾開始更加關注南部英軍的動向,不敢抽調更多的兵力用來和英軍進行北麵對決。這樣一來,英軍在北部就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扭轉局勢的一戰
1942年8月30日夜,隆美爾下達了進攻命令,想用突然襲擊一舉突破英軍防線。隆美爾吃驚地發現,英軍在北部的兵力大大超過德軍。英國空軍的飛機從早到晚不停地轟炸,傷亡報告不停地送到隆美爾手上。9月4日淩晨,隆美爾終於下達了總撤退的命令,結束了這場恐怖的阿拉曼戰役。
1942年10月23日夜,隨著蒙哥馬利的一聲令下,英軍手中的數千門美製“謝爾曼”坦克炮彈齊發,共殲滅敵軍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但因英軍衝擊不果敢,行動遲緩,未能全殲德意聯軍。盡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折點。從此,戰爭主動權落入英軍手中。
1958年,蒙哥馬利結束了50年的軍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國曆史上服役最久的將領。1960年和1961年,蒙哥馬利兩次訪問中國。1976年3月25日,他在英格蘭漢普郡奧爾頓逝世,終年89歲,一生著有《蒙哥馬利回憶錄》《通向領導的道路》《戰爭史》等書。
航母元帥——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美國軍事家、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期間指揮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著名戰役,人稱“海上騎士”。1945年9月2日,他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由於戰功彪炳,對海軍有巨大貢獻,美國海軍將領尼米茲去世後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被命名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艦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