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傳奇人物
朱可夫一生參加領導過很多戰役,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直接實施組織過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等一係列重大戰役。在蘇德戰爭期間,朱可夫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並參與製訂了最高統帥部的戰略計劃。
1943年1月,朱可夫因功晉升為蘇聯元帥。此後,又參加領導、組織實施過白俄羅斯戰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和柏林戰役等重大戰役。
在莫斯科會戰中,朱可夫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英國軍事史家西頓稱讚朱可夫是一個“天賦極高,精力極旺盛的人物”。斯大林在1945年5月25日的一次慶祝宴會上對朱可夫進行過褒獎,他說,在保衛國家戰爭中,祖國和人民會永遠記住蘇聯部隊指揮員,在這些贏得勝利、拯救祖國的將軍們的名字中,將會永遠銘刻記住戰場中朱可夫這一人物。朱可夫同誌的名字將作為勝利的象征,不可分割地和這個戰場聯係在一起。
戰果累累卻遭陷害
戰後,朱可夫任駐德蘇軍集團軍總司令和蘇占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由於其當時光芒已掩蓋過斯大林,因此遭到誣陷免職,一直到朱可夫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所受陷害仍未被平反。
直到1995年5月,俄羅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朱可夫的名譽才被徹底恢複。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朱可夫被陷害的處境略有所改善,但對他的竊聽卻仍然繼續下去,一直延續到9年後他去世的那一刻。克格勃始終監視著他,就連他和妻子在臥室裏的談話都被作了記錄,彙報給最高領導人。
朱可夫一生著有《回憶與思考》、《在保衛首都的戰鬥中》《庫爾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軍事著作,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許多著名戰役,並闡述了他的軍事思想。
狂傲將軍——麥克阿瑟
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的軍事家,五星上將軍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曆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
優秀的高才生
麥克阿瑟將軍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個普通的陸軍軍營,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勳章。1903年,麥克阿瑟以西點軍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100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
1919年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從軍中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麥克阿瑟被征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他指揮美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戰場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占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944年,因為戰功卓著,晉升為五星上將。
麥克阿瑟曾廣泛涉獵曆史、人物傳記、哲學、法律和自然科學,具有驚人的記憶力。麥克阿瑟在非正式場合的談話繪聲繪色、扼要而中肯。
傑出的最年輕校長
1907年,麥克阿瑟任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1911年晉升為上尉。1917年之後的兩年,進入有“彩虹師”美譽的第42步兵師,先後出任過參謀長、84步兵旅旅長、42師師長。1918年6月26日,晉升為準將。1919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
屢次晉升的人才
1922~1930年,麥克阿瑟赴菲律賓任馬尼拉軍區和23旅的指揮官。1925年1月17日,晉升為少將。1925年1月,返回美國任軍長。1928年,他率領美國隊參加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奧運會,然後返回馬尼拉任菲律賓地區總指揮。1930年10月,任第九軍團指揮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10月1日,麥克阿瑟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35年10月,出任菲律賓共和國政府的軍事顧問。1936年8月,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1937年12月31日,出任菲律賓陸軍總司令。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將軍銜負責USAFFE計劃,即美國在遠東的軍隊部署。1941年7月27日,晉升為陸軍中將。1941年12月18日,晉升為陸軍上將。
具有較高評價的“太上皇”
1942年2月2日,日本空軍空襲菲律賓,麥克阿瑟被迫組織民兵抵抗。2月22日,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防禦的失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離開時他發誓:“我將會回來的”。1943年,他被任命為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