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找不到借口的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疑似)而發動的全麵戰爭,共有4國參與作戰。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時間),美國以伊拉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借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方麵決定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伊拉克戰爭是一場引發爭議,遭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和民眾質疑和反對的戰爭。
2002年下半年,美國稱伊拉克支持恐怖主義,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在中東的利益構成了“潛在威脅”。美國表示對伊政權一再隱瞞事實、欺騙國際社會的行為已經失去了耐心,將以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並隨之大量陳兵海灣。
戰爭過程
戰爭開始階段,美英聯軍從2003年3月20日起向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麵攻勢。在這一時期,美英兩國先後向伊拉克數十個城市投放各類導彈2000多枚。與此同時,薩達姆也向全國發表講話,號召伊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擊敗美英聯軍。
由於美英兩軍供給線太長和伊拉克方麵的抵抗,美英聯軍“速戰速決”的目標未能實現,地麵進攻曾一度受阻,使得戰爭進入僵持階段。伊拉克軍在伊中部的多個城市和美英聯軍展開激戰。與此同時,每天都有數百名伊拉克人從國外返回伊拉克,加入與美英聯軍作戰的行列。
但是美英聯軍同伊拉克的僵持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之後美英聯軍憑借空中優勢和機械化部隊,兵分幾路發起強大攻勢,先後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從而使戰事呈現一邊倒的態勢。
同歸於盡的襲擊行動
2003年4月8日,美軍從北部和南部兩個方向推進到巴格達,並奪取了巴格達東南方的軍用機場。美國坦克開進巴格達,占領了薩達姆城。麵對美軍長驅直入巴格達和提克裏特,伊拉克領導人號召軍隊和人民對美英聯軍采取“同歸於盡”式的襲擊行動。在這一階段,美英聯軍傷亡較大。
美軍於2003年4月15日宣布,此次的主要軍事行動已結束,聯軍“已控製了伊拉克全境”,前後僅僅用了不到三個星期。戰爭中死亡的美軍人數為128人,其中110人陣亡,18人死於事故。英軍士兵死亡31人。戰爭消耗了美國大約200億美元。
美國剛開始因懷疑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發動戰爭,而最後美國並沒發現傳說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表示,8月底美國部隊在伊拉克的作戰行動將如約結束。
伊拉克戰爭導致將近13000名士兵死亡,平民傷亡人數更是無法統計。最嚴重的是伊拉克戰爭造成伊拉克近250萬人無家可歸,成為難民。
薩達姆·侯賽因,伊拉克第五任總統(任期為:1979年7月16日~2003年4月9日),2003年12月14日,薩達姆在家鄉提克裏特被捕。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上午6點05分,薩達姆因“杜賈爾村案”被處以絞刑。與薩達姆一道被絞死的還包括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以及伊拉克前革命法庭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