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生命的保護神——生物醫藥(3)(1 / 2)

現代起搏器技術的確立

永久全埋藏式起搏器的植入標誌著心髒起搏技術進入固率型時代。隨後第二代起搏器與第三代即生理性起搏器時代的到來。1995年,首例自動閥值奪獲型起搏器問世,這一技術開創了起搏器自動化的新時代。其特點為根據佩帶者的實際情況製定其在體內工作的各種參數。至今,心髒起搏技術還在迅猛發展,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功能、新的技術問世,使起搏器技術更加完善,使佩帶者更大程度上受益。

探測微觀世界——顯微鏡的偵探人生

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叩開了神秘的微觀世界的大門,人類從此開始走進另一個眼睛看不見的新世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

打開微觀世界大門的工具——顯微鏡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1590年發明的。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事隔90多年後,顯微鏡又被荷蘭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並且開始真正地用於科學研究試驗。關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也是充滿偶然性的。

列文虎克於1632年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市,從沒接受過正規的科學訓練。但他是一個對新奇事物充滿強烈興趣的人。一次,他從朋友那裏聽說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鏡店可以磨製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楚。他對這個神奇的放大鏡充滿了好奇,但又因為價格太高而買不起。從此,他經常出入眼鏡店,認真觀察磨製鏡片的工作,暗暗地學習著磨製鏡片的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1665年,列文虎克終於製成了一塊直徑隻有0.3厘米的小透鏡,並做了一個架,把這塊小透鏡鑲在架上,又在透鏡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麵鑽了一個小孔,使光線從這裏射進而反射出所觀察的東西。這樣,列文虎克的第一台顯微鏡製作成功了。由於他有著磨製高倍鏡片的精湛技術,他製成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超過了當時世界上已有的任何顯微鏡。

列文虎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繼續下工夫改進顯微鏡,進一步提高其性能,以便更好地去觀察了解神秘的微觀世界。為此,他辭退了工作,專心致誌地研製顯微鏡。幾年後,他終於製出了能把物體放大300倍的顯微鏡。

1675年的一個雨天,列文虎克從院子裏用杯子舀了一杯雨水用顯微鏡觀察。他發現水滴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小生物在蠕動,而且數量驚人。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當時全荷蘭的人數還多出許多倍。以後,列文虎克又用顯微鏡發現了紅細胞和酵母菌。這樣,他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微生物世界的發現者,被吸收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

顯微鏡的發明和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為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利用顯微鏡,生物學家發現各種傳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細菌引起的。這就導致了抵抗疾病的健康檢查、種痘和藥物研製的成功。

據說,列文虎克是一個對自己的發明守口如瓶、嚴守秘密的人。直到現在,顯微鏡學家們還弄不明白他是怎樣用那種原始的工具獲得那麼好的效果的。

血的速度——血壓計的保衛戰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而血壓計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在。它已不僅是醫生用的體檢工具,更成為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保健用具了。

血壓計的“血腥史”

切開馬的動脈實驗

最早認識到血壓存在的是英國科學家威廉·哈維,他在1628年發表的著作《心與血的運動》中提出了血壓的概念。這以後,開始有人嚐試測量血壓。最早有這個想法並開始實施的,是英國生理學家黑爾斯。他的方法今天看來可能有些“血腥”——在活體動物身上切開動脈血管測量血壓。1733年,他在馬的股動脈中插入一根銅管,另一端再連接一根長長的玻璃管,隨後馬的動脈血衝入玻璃管,形成高達2.5米的血柱,並隨馬心的搏動上下跳動。

從粗糙到精準

如此駭人的測量方法當然不能應用在人身上。1835年,科學家尤利烏斯·埃裏鬆發明了一個血壓計,把脈搏的搏動傳導給一個狹窄的水銀柱。脈搏搏動時,水銀相應地上下跳動。人們終於可以在不切開動脈的情況下測量血壓。但它有製作粗陋且讀數不準確的缺點。1896年,意大利醫生裏瓦·羅基發明了現在仍在使用的裹臂式血壓計。它有個能充氣的袖帶,環繞在手臂上。一端連接充氣裝置,另一端連接到水銀測壓裝置上。醫生用聽診器聽脈搏跳動,在刻度表上讀出血壓數。

百年前的發明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