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6,4月22日,晴轉陰,小雨
“過去一段便全是下坡了!”路上偶遇3位從連雲港出發的新疆老人,隔著公路安慰我倆。
本以為,在進入湘西之前都會是一馬平川,豈料,從萊蕪到博山的路上提前體驗了一次登山的感覺。我們7點30分出發,12點還未出萊城,拋物線般上浮下跌的柏油馬路讓我們叫苦不迭。至此,本路段的騎行正式變成“下車——推——上車——衝——下車”的機械重複。
前方出現3位老人,兩男一女,穿著休閑運動服,騎著小輪車,慢慢悠悠地迎麵而來。見到我們立刻停住,隔路相望互問路況,其中一位大爺指著眼前的山頭告訴我們:“過去一段便全是下坡了。”這話真是相當鼓舞人心。我們興高采烈地翻過一座山,抬頭望去,頓時傻眼:大爺,您忽悠我們的吧,咋前麵還是一座山?硬著頭皮繼續往上走,路邊開始出現農家小柴雞,用繩子拴在小木樁上放養。飯館一般不開在山頂上,這景象預示著還要攀登,我們幾近絕望。終於氣喘籲籲爬上山頂,又拐過一個彎兒,前路豁然開朗:看不到頭、扭曲延伸向山那邊的下坡,大下坡,大大的下坡。我們回頭做目視遠方狀:差點兒錯怪大爺了。這之後的1個小時,我倆手代替腳控製速度,像鳥一樣,迎風滑翔。
“青石關!”老羅突然驚叫出聲。我詫異地捏緊車閘,停下車迷茫地張望,才注意到,我們正滑過一個依山勢而建、被國道攔腰截斷的小村莊,剛衝過的電線杆上,藍底白字寫著“青石關”。敢情是看到了招牌,不過,那段長城遺址也該在附近了吧?倆人急忙四下找尋,該著眼尖,我們發現東邊山頂有一段彎彎曲曲的石牆形狀的建築,堆砌得整整齊齊,呈“廠”字形排列,頂端還有一截延伸到山的背麵,零落卻不失蒼勁。我們馬上毫不猶豫地斷定,那就是齊長城的一段——青石關。
青石關是齊長城的著名關卡,也是齊魯要道的咽喉,昔日“長勺之戰”的戰地。望遠鏡裏那段堆砌,寧靜異常,交錯繁雜的電線後麵,零散的小灌木叢中,若隱若現的亂石順著山勢攀緣往上,有點牆垣的模樣,到山頂時(我們所在的位置看來是山頂)隆起一個貌似烽火台的突起。城牆以該突起為拐點轉彎約90度改為橫向排布,並漸漸消失在山的那邊。這堵牆的兩側,北方的4月,春風吹綠了灌木,吹淨了鬆柏,但後知後覺的狗尾草還一片灰黃,襯得這斷壁殘垣越發孤寂滄桑。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鬧了關溝”隻存在於耄耋老人口口相傳的回憶裏,讓人聯想:曾經兵戎阻塞,弓戈鐵馬書寫春秋;曾經“一夫當關”,炮火轟鳴中太平天國挫了曾國藩;曾經的夷敞沙場,清風肅肅,勝敗轉瞬即逝……除了古籍中的描繪外,那些血雨腥風,那些屍橫遍野,那些成王成寇的輝煌與落寞,隻剩了橫亙山間的幾道殘牆,向後人訴說著消逝在流光中的過往。
回過神來,我們已在道旁徜徉許久,前路依然是被山遮住的深坡,不知衝到博山還要多久。青石關並未列在今日的行程計劃內,我們沒有深入探索,繼續趕路。有了這路邊與齊長城的初遇,我們更加期待與原山國家森林公園齊長城段的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