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7,4月23日,晴轉陰,小雨
翌日,我們6點起床,想著要錯開遊覽高峰時段,便急急往山上趕去。原山不高,路上遇到的盡是遛早回來的當地人。山路彎彎繞繞,走了許久,除了一個記刻著抗日痕跡的小碉堡外,目標齊長城遲遲未現身。我開始有點兒著急,擔心遊人多起來就無法在長城上享受清靜。又拐過兩個彎兒,都到山頂了,才看到樹叢處露出一個石砌建築的身影,難道這就是長城的一部分?我們頓時來了精神,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跟前。
這是一座箭樓,大約3層樓高,用灰白的石頭砌成;上半部分有6個箭孔,門洞開在緊貼地麵的底部。兩邊各連接著一段城牆,但是由於樹木阻擋無法望透。我們急不可耐地鑽進門洞,光線馬上暗了下來,順石梯摸索著上到二樓,依然很暗,卻發現右手邊的石門洞光芒奪目。隨著光亮探出頭去,眼前豁然開朗,一條近5米寬的步道向著遠方延伸出去。
這果然是長城,步道兩邊規則的箭垛是最好的證明。
記得原來看紀錄片,偶見建在山嶺脊梁、人跡罕至處,由直升機拍攝的長城景象,總向往不已。每次不管到八達嶺還是居庸關,總是人聲鼎沸,留個影也得盡量迅捷,以免遭排隊等待的人的白眼。於是常心生幻想:有朝一日,收拾行囊,登到別人到不了的地方,獨自感受長城的雄偉壯觀,該是怎樣的心境?
此刻,雖然千差萬別,但琳和我,的確獨享著一段齊長城。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來打擾。
琳早已按捺不住興奮,飛奔出門洞,一邊跑一邊笑。我則一屁股坐在石門檻兒上,靜靜看著她在步道上奔跑,身後的背包隨著跳躍的節奏上下躥動。琳跑到遠處的烽火台口,遲疑了片刻,又飛也似的返身跑回來,氣喘籲籲地說:“還是一會兒兩個人一起去吧。”邊說著,邊躥到我身後,到箭樓的另一頭繼續探尋。聽著她的腳步聲,靠著城牆,微風時不時送來零星的鳥叫聲,伴著樹枝擺動的沙沙聲,灰白的平行線順著步道延伸的方向彙聚成點,消失在遠處那片白石灘上。我站起身,悄悄來到箭樓另一邊,還是被琳看到了。她笑眯眯地朝我走來,我趕緊掏出相機,按下快門,記錄下我眼中最美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