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9,4月25日,晴
因高速公路開發被“喚醒”的車馬坑,如今也在忍受著高速公路的侵擾。站在位於高速公路正下方的博物館大廳,頭頂上不斷地傳來轟鳴和震動。但這一切,絲毫不影響車馬坑所散發出來的肅穆之感。十輛車、數十匹馬整齊排列。木質車架已經腐敗,不過因為黃土的覆蓋,仍完美地保留了形態,銅質部件更是清晰可見;在馬骨上,2 000年前的貝殼飾品仍非常精美。這些被用來殉葬的馬,形製完整,有的還依然保持著拉車的架勢。
看著這些精致的古代車馬,心裏卻沒有了以往看到古跡的興奮,取而代之的是胡思亂想。
車馬坑時代的我們,比起敬神,更敬重自己的祖先。
我們曾是信神的,而且信好多神。可無論是玉皇大帝還是觀音菩薩,都隻能住在九天之上。他們的廟宇可以修得富麗堂皇,香火甚至直衝天際。但最好的那塊風水寶地,神仙們卻想都別想,因為那裏隻用來埋葬。
神可以有千千萬,祖宗卻隻有一個。
所以就算到了地下,我們也要他延續榮耀,要他永享富貴,要他遠離貧困,盼他重獲新生。他雖離去,但血脈在流傳,後世的子孫會一直在他的碑前祭奠。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模糊了最初的目的。仍舊尋找最好的地方,卻不隻是為了能讓祖先過得更好,還希望他能夠蔭澤後世,讓活著的人得享榮華。
是的,我們開始變得動機不純,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殉葬已被摒棄,再不能如此奢華。不過,最起碼我們還在認真地埋葬,我們還燒了紙做的車馬和元寶來代替,相信祖宗能理解,因為他也願意自己的後人沒有苦難。
後來我們忽然發現,相比埋葬,好像舉行葬禮更加得利。一樣有好多人來拜祭,有親人,有朋友,也有隻見過一次的陌生麵孔。什麼風水寶地,什麼棺槨祭禮,全都不如一頓飯局。賓客們吃得很開心,喝得很盡興,笑容爬滿了全部的“麵具”。我們也很反感,卻無暇阻攔,因為我們低著頭,努力地數著那些葬禮上收來的錢。
想著想著,我忽然感到一陣眩暈,恍惚間看到了幾個月後自己的婚禮:那大門口的桌子,翻開的賬本上,寫著張家500,王家1 000……
我無意抱怨我的父母,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一員,有自己的生活圈,更不願打破這個界限。我不想成為婚禮上最大的道具,但卻無力改變,作為兒子,也不能讓生養我的父母難堪。還好,我和琳有這段旅程,讓我倆的婚禮變得單純,至少在路上,沒有那些利益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