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琳:關於虔誠(1 / 1)

Day77,6月22日,晴

從法華靈洞下山的路上,忽然傳來急促的鳥叫,一隻鳥兒拚了命地用翅膀拍打樹冠,發出“啪啪”的聲響,同時撕心裂肺地鳴叫。以為是二鳥相爭,我們好奇地走過去尋找,不想樹冠遮得嚴嚴實實,抬頭觀望,卻見不到另一隻鳥兒的身影。

老羅眼尖,發現在那叫聲下方,一個絨毛球球抖抖索索,把頭埋在一片腐葉底下,好半天發出兩聲“唧唧”的叫聲。原來,幼鳥從窩裏掉了下來,成鳥在惱怒哀鳴。偶遇這非常狀況的兩個人,相當糾結。我開始愛心泛濫,要把這小鳥送回窩裏,於是,和老羅一起仰著脖子四處尋找鳥窩所在。按理說,幼鳥跑不了多遠,大概就在頭頂上,不知是我們推理錯誤還是這鳥窩太隱蔽,尋來尋去最終無果。大鳥依然在頭上盤旋,小鳥變換著位置躲藏。我們想,大概由於人類的存在,大鳥不敢靠近。於是,我倆沿道邊小路去看摩崖石刻,希望沒人在附近時,大鳥可以靠近,也許我們能借此找到鳥窩。

回避多時,原路折返,不想大鳥竟沒了蹤跡。四處一找,發現小鳥換了片枯葉,用翅膀緊緊掩住頭,再把半個身子鑽在葉子下,露著個小爪子瑟瑟發抖。我們徹底沒轍了,沒法送回窩,更不能帶它走。附近植被很茂密,老鼠和蛇都很多吧,這鳥兒,實在太可憐!小時候讀過那麼多有關搭救失足小鳥的文章,感覺就像舉手之勞,真的遇到,怎麼會那麼難?

記得在動物世界裏看過,說幼鳥掉出窩是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的結果。例如在非洲,幫助離群的小象實際上是一種間接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可是作為人,麵對這類問題時很難用理性思考,或許,這就叫人性吧。不知道“沒人性”在這個層麵到底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直到最後,我們也沒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隻好決定把它盡可能放在高處:一來離大鳥近些,二來離蛇遠些。盡管,我們很清楚,這其實很蠢很天真……

接下來的一整天我們惴惴不安。

傍晚,再次來到短姑道頭,天色漸漸暗下來,雲呈絮狀向四周發散。坐在“同登彼岸”牌坊邊納涼的年輕僧人走後,我們成了這裏僅剩的訪客。短姑的銅像麵朝觀音大士的立像,恒久站立。由於“天癸”來潮,自愧不潔,不敢下船入山拜佛的短姑,反倒比登岸拜佛的嫂子更有佛緣,得受觀音顯靈化身送飯。

想起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有個小縣城裏的土地廟非常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香火特別旺。每年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進香許願的人更是絡繹不絕。離土地廟半公裏的道邊,有家簡陋的酒家,每年這天生意也就出奇的好。店家老漢做生意童叟無欺,待人和善。為糊口,二月初二總無法到廟裏進香,因此每年這天都會備一碗酒飯,在自家後院默默拜祭,再把酒飯敬獻土地公。也是每年這天,店裏總會來個客人,一整天坐在店裏,得空就跟老漢聊聊天,一來二去成了朋友。一次老漢實在忍不住,問客人為啥每年隻來一次,而且隻在土地公生日這天,客人答:“每年今天我那宅子都煙熏火燎,實在待不住,所以跑到你這兒躲清靜。其實,像你這樣,恭敬地備個酒飯、誠心地祈禱,我也照樣聽得見。”

我突然意識到,虔誠的方式有很多種,不管是什麼樣的信仰,用自己專屬的方式朝聖即可。何必拘泥於形式,更不用深究所以然。我能夠做到:不作惡、常行善、孝順父母、教育子女、努力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心存感恩。作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我的虔誠。另外,誠心地許願,不管是否適者生存,但願那隻小鳥,能逃過厄運。

第二天去潮音洞的路上,迎麵走來一個大和尚,圓臉,中等身材,挺結實,約莫四十來歲,身著灰色常服,衣襟下擺撩起來在腰部繞一圈緊緊掖住,穿一雙白色羅漢襪子,用黑帶係至腳踝,腳蹬灰色僧鞋,斜肩背著灰布裹包,全身上下都是土,從頭到腳地風塵仆仆。他沒戴帽子,腦門兒頂著一塊雞蛋大的淤青,鼓得亮堂堂,表麵破皮的地方滲出血來,引得來往路人頻頻回頭。這和尚倒不在乎,昂著頭,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右手捏半個饅頭,邊走邊送到嘴邊啃一口,臉上掛著淺笑,表情相當超然。

那是他的虔誠,他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