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情商人麵子大
所謂“人情商人”是純粹以人際關係為支點進行商務活動的人,這類人往往有廣泛的社會背景,健康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誌,柔韌的性格,樂觀豁達善解人意從而具有親和力。生意場上打交道的都是各色人物,打交道的目的、期望值等也各不相同。中國人含蓄,不習慣一見麵就將所有的問題和要求直接端到桌麵上來,所以要想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還得講究聽弦外之音。
懷著某些目的與陌生人打交道需要掌握談話的火候,最初要隱喻一點,最後才說破,說破的時候就麵臨選擇,要麼尷尬,要麼皆大歡喜,一拍即合。為了避免風險,能否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中體察到內在的真實想法就成了一種了不起的本事。業務談判中,當對方並沒有直接表達出來時,而你已經將其想法完全掌握。並提前辦妥擺平,這就是給足了對方麵子,如此一來,你的生意一定順利通達。
(3)人情滲透生意場
生意場上的人際關係夠人學一輩子,生意場是各種商業關係的總和,生意的運作離不開關係的運作。所以甚至有人說,做生意30%講技巧,70%講人和。
進入現代商場,也就等於進入了一個公共關係時代,你必須在很多方麵能協調各方麵的各種關係,因為很多人和你的生意要發生關係,於是“關係不是萬能的,沒有關係是萬萬不能的。”為了你的利益,你得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尊重他們,做到人際關係的水乳交融。一位久經商海風浪的人士無不誇張地總結道:在當今生意場上,生意的運作其實就是關係的運作,人際關係也是一種生產力。
(4)生意擱淺人情難
如今生意人對於人際關係可說是又愛又恨,又想又怕,但生意又非得織那張讓人很累的關係網,難得有那份清閑的灑脫。一位生意場上的朋友說:做生意本身就累,如果不搞好人際關係,或者想搞好而又搞不好人際關係,生意就難做或擱淺。
一個人想創業成功,或者生意做大,人際關係不僅有好壞高低之分,更有範圍大小,質量優劣,時間長短的區別。俗話說,人際關係是張網,這張網可能把你罩住、捆住、牽扯住,讓你掙不開,跑不脫,左右分神,心力交瘁,但也有可能使你耳聽八方眼觀六路,四通八達,左右逢源,比別人活得更自由更瀟灑,生意做得比別人更得心應手。
假如你的人際關係範圍大,質量高,而且線路暢通,你不僅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擁有許多選擇,而且還可能傳遞出去很多於你有利的言論,使你的公眾形象更加燦爛奪目,否則,假如這張網上全傳給你假信息或者根本不給你信息,對外則專門傳播你的壞消息,使你有口難辯,有理難說,你就難免被這張人情網纏死、勒死、窒息死。做跨國地區貿易的,麵對報關、運輸、資金等難題,朋友多不多、認識不認識相關人士,其境況顯然不大一樣。
市場經濟既公平也無情,因為它打掉了橫在人與人之間的尊卑貴賤等級觀念,也打掉了貴族式的清高,生意場上,誰也不敢自詡萬事不求人,在現代城市的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意場上的坑蒙拐騙的風氣裏,生意人有很多理由為自己穿上厚厚的堅硬盔甲,但你必須擁有一顆柔軟的、與人為善與人相處的心,商場就是各種商業關係的總和,大多數的情況下,仁義不在買賣就做不成,人情不夠許多事就難免擱淺在人情灘上。
(5)情商的處世哲學
善於與人相處,有幾條比較切實可行的原則:
①當你手中擁有幾張初交者的名片,你必須迅速出擊,把它充實為十倍、百倍的能量。它將是你人際交往的生命線,是隨時可以啟動和挖掘的“存貸”。這一點的難點是要突破清高顧麵子、不以任何方式主動與人交流的心理障礙,要點是不可太急於將陌生人變成為客戶,而需要慢慢“和麵”。生意之道是慢工出細活,不能操之過急,交朋友也是如此,要有耐心,通過事實、時間來爭取別人的理解和信任。
②要做到細節真誠,而細節的真誠又來源於內心的真誠。“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色落而愛移;以誠交者誠至而誼固。”從某種意義上說,客戶至上並不是說給客戶聽,而是說給自己的內心聽,讓內心將其消化,然後散發到點點滴滴的行動中。“潤物細無聲。”這一點的關鍵是對對方的理解,無論怎樣的朋友或夥伴,他們所以與你相交、合作,都是或多或少有利益要爭取的,切不可因此而看不慣。理解後才能真誠相待,才能平平淡淡地把人情做到點子,讓人真正感到你的友善。那種熱情誇張,殷勤過火的行為,反倒顯得過分勉強,不夠真誠。
③要樹立你的個人口碑,進而樹立你的公司形象。通過品德的修煉,對慣例及規範的秉持,慢慢積累你的影響力。當你達到大家眾望所歸,說你這個人很不錯,眾人口碑很好,處理問題極其到位。這個時候你的社會資源就非常之多,就會有為數不少的人有意無意地捧你、支持你,你的才能就會得到最大的施展。
生意人要樹立對人際關係的長期投資的觀念。有些短期內看似不重要的人和事,長期看就可能很重要。所以精明的生意人如果能把錢適時地投在人才上麵,投在一些比較有能力的朋友身上,回報必定遠遠超過你的投入。
市場經濟時代,隨著和氣生財、與人為善、共榮共利等概念的流行,經濟圈中新型的人際關係的衍生,社會生活也發生悄然變化。從生意場走出來的人往往變得謙恭、變得和氣,而他們的謙恭與和氣又影響著周圍更多的人,而這,無疑是人類的一種進步。
三、及時去化解與他人的矛盾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公司裏就是這樣,俗話說:“一個灶上掄馬勺,哪有不碰撞的?”管理者每天與下屬相處共事,難免發生矛盾。管理者如果能把這些矛盾妥善處理,就會在下屬中樹起威信。與下屬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係。
在緩和與下屬的矛盾時,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得饒人處且饒人
下屬如果做錯了一些小事,不必斤斤計較。動輒責罵訓斥,隻會把你們之間的關係弄僵,因此,要盡量寬待下屬。
對下屬給予寬容,在得罪你的下屬出現困難時,也要真誠地幫助他。特別要提醒的是要真誠。否則如果你覺得你是勉強的,就會覺得很不自在,如果對方的自尊心極強,還會把你的幫助看做是你的蔑視,你的施舍,而加以拒絕。人無完人,有什麼對不住你的地方,多擔當一點,“宰相肚裏能撐船”嘛。
(2)消除工作中的矛盾
管理者與下屬對待某一問題出現意見分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時作為管理者,你需要克服自己這樣一種心理:“我說了算,你們都應該以我說的為準。”其實“眾人拾柴火焰高”,把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進行比較、綜合,你會找出更可行的方案。下屬提出高招,你不能嫉妒他,更不能因為他高明就排斥他,拒絕他的高見。這樣,你嫉妒他超過了你,他埋怨懷才不遇,遭受壓製,雙方的矛盾就會變得尖銳。你有權,他有才,積怨過深,發生爭鬥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
作為管理者,要能夠發現下屬的優勢,挖掘下屬身上的潛能,戰勝自己的剛愎自用,對有能力的下屬予以任用、提拔,肯定其成績和價值,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發現下屬的潛能,並能委以重任,可以減少很多矛盾。下屬經你的友善提示會發現自己的潛能與不足,就會覺得自己得投明主,三生有幸。就會對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不那麼在乎,也就避免了很多與你發生矛盾的可能。
從另一角度講,管理者與下屬能進行這樣的交流。管理者發掘並動用下屬的潛能,下屬從管理者那裏得到點撥,就會知道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應該得到什麼,不應該得到什麼。就不會因得不到某些機會,某種獎勵而與管理者發生矛盾。
(3)認真負責,及時糾錯
解決矛盾時,如果是你的責任,要勇於承擔責任。誰都會有失誤,一些事情的決策本身就具有風險性。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你與下屬都在考慮責任問題,誰都不願意承擔責任,但作為管理者,無論如何都會有責任。決策失誤,自然是管理者的責任;執行不力,是因為製度不嚴或管理者用人失察:因外界原因造成失誤時,有分析不足的責任,等等。
把責任推給下屬,出了事兒隻知道責備下屬。不從自身找原因,就會與下屬發生矛盾,也會冤屈了下屬。這些都會讓你失去威信,丟了民心。
即使是下屬的過失,作管理者的站出來承擔一些責任,比如指導不當等,這更能顯示出你的高風亮節。不至於在出了問題以後上下關係都緊張以致出現矛盾。
(4)處理錯誤的技巧
發現確屬自己的錯誤時,要允許下級發泄。上下級間存在矛盾,如果因為管理者工作有失誤,下屬會覺得不公平、壓抑。有時會發泄出來,甚至是直接麵對管理者訴說不滿,指責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