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作風管理——促進企業逢勃發展(3 / 3)

本田負責人自己以身作則,為了研究開發技術,改良摩托車性能,不分晝夜,取消假日,每天都到公司努力工作。或許是他的敬業精神感動了員工,員工們個個精神抖擻,忘我工作,終於如期製造出第一流的摩托車參賽,並取得了驕人的戰績,本田公舉成名。

給員工以挑戰性工作,不僅會使你的員工在自我挑戰中得到成長,更能使企業在員工卓越成長中獲得豐厚回報。企業管理者應該在如何激發員工潛能上多琢磨、多下工夫。

五、時效要比品質重要

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過:“一件事做得太慢,費時太多,無異於一件東西買得太貴。”在渠道管理中有一件事情越來越突出,那就是送貨不及時,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大部分商家都會因為偶爾犯過這樣的錯誤而心懷歉疚。因為他們深深了解,現在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世界上的事物都處在不停地發展、變化當中,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每時每刻都有新的事情發生,同時,也每時每刻都有舊的事物消失。在這種社會形態下,人們對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現代的人整天過著快節奏的生活,人的心理變得特別浮躁,你的服務稍微慢了一點,在客戶的眼中就慢了很多。所以快速準時地向客戶交貨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權威管理學者們都認為優良的服務係統必須包含四個要件:品質好,數量足,成本低,交貨迅速。近幾年來,多數美國企業管理當局更把“準時交貨”看得比產品品質還重要。一旦向客戶承諾了交貨日期和時間,就得將其視為神聖不可違背的東西。由此可見時效的重要性,但是現實生活畢竟不能達到理想狀態,推遲交貨的現象屢屢發生,原因也很複雜,總的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為了試圖讓客戶感到滿意,商家會許諾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將商品或服務送上門。他們完全清楚不可能那麼快就把商品送到客戶那裏,但是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不能按客戶所要求的時間送貨,就會因此而失去這筆生意,所以他們仍然作出了許諾。請注意:現實生活中,這種原因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

(2)一個組織不力的商家常常缺乏將業務調整得井井有條的能力,在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時候,比預期所花的時間要長得多。也許每個星期隻檢查一次全部的訂單,所以如果你錯過了訂購時間,就隻好一個星期以後再重薪訂購了。

(3)供貨商也許很不可靠,反複無常。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你想要安撫一位怒氣衝衝的客戶的時候,他並不相信這真的並非你的錯。

其實,商家也不想犯這種錯誤,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是“不得不”犯。雖然有時犯這種錯誤是無心的,但在客戶看來,你是毫無理由的。例如:有一位服裝商一直以來信譽良好,但最近一次,卻讓李剛大為惱火,從此對這位供應商的信賴感大打折扣。原因在於,這位服裝商一開始說有貨供應,等李剛從銀行把錢彙到對方賬戶上時,對方卻說沒有貨了。

李剛有一種強烈的被欺騙的感覺。雖然服裝商說了無數次抱歉、對不起、請諒解的話,並且也在第三天把貨發過來了。盡管李剛也知道對方是無心之過,對方是在沒有查清庫房的前提下倉促答應的。但這位服裝商犯了兩個錯誤:第一,言而無信;第二,沒有準時交貨。

相比之下,美國IDI公司采取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為了能為客戶準時快速地送貨,美國IDI公司采納了“貨物寄存計劃”。IDI公司在客戶所在地附近找一處地方,將貨物存儲在倉庫裏。當客戶需要貨物時,客戶可以按密碼從那裏提取貨物,隻要在訂單上簽個字就可以了。

這樣做的結果是,IDI公司雖然增加了一些成本,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但為客戶提供了方便,贏得了客戶的感激。許多商品,“時效”的確比品質更為重要。像季節性的服飾,過時便得“換季大甩賣”,否則就要積壓倉庫了。

上麵所有的這些情況每天都在發生著。客戶在送貨上門方麵的確有很高的期望,不能及時供貨的公司應該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經營方式,以確保這些問題不會發生。要對你的客戶開誠布公,不要許那些你無法實現的諾言。如果你發現在供貨的方麵將會出現問題的話,與客戶聯係一下,把這種情況告訴他。如果客戶特意到某個指定地點接你的商品,卻發現它們並沒有按約定送上門來,後果將怎樣呢?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

時間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很寶貴的。將良好的服務與糟糕的服務區分開來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向客戶表明你尊重他們的時間。

六、創造“標準”的工作作風

生產並不是把工具應用於材料,而是把邏輯應用於工作。德魯克認為,必然存在著少數幾種基本模式,並各自有適用範圍。任何生產過程越能遵守科學,它就越能富有活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往往會製定出最具生產力的工作標準,然後要求員工做到。

日本豐田是標準化工作的典範。以轎車前座椅的安裝為例,豐田公司將它分解為7道工序,進行安裝的汽車在生產線上按照一定的速度依序地通過各個環節,整個工序時間為55秒。在安裝的整個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誤差,豐田公司要求工人對各個工序的完成必須“準時化”。

在這個流程中,第四道工序是安裝前座椅螺絲,第六道工序是安裝後座椅螺絲,如果一個工人在應當做第四道工序的時候做了第六道工序,或者31秒之後還在做第四道工序(按照流程的設計要求,第四道工序要求在第31秒的時候完成),這個工人就會因為不合工作要求而被淘汰。

為了避免這種誤差情況的發生,豐田公司除對工人進行培訓之外,還精確計量流水線通過每道工序的時間和長度,並按通過的時間和長度,在作業現場標上不同顏色的作業區。如果工人在超過的作業區進行上一道工序,檢測人員就能容易地發現,並及時糾正。

豐田公司的精細化思想貫穿在各個板塊的工作之中。除了生產作業板塊之外,在人員培訓、產品研發、轉產管理等各個方麵的工作,也是按照精細化要求進行的。

例如轉產管理,公司需要將設備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嚴謹的豐田高層將這種工作分解成十多個工序,每個工序的內容、時間、順序也都有精確的規定,並對工作標準進行了詳細的限定和描述。然後,他們將這種模式固定下來,任何時候進行轉移設備時都按照這些程序進行。

在工作標準化方麵,能夠和豐田相媲美的是麥當勞。麥當勞進入北京之初,曾有一些國內同行到美國麥當勞總部去取經,最使他們感到驚奇的是麥當勞的各項管理井井有條,餐廳的各項工作都製定了規範化的行為標準,員工們嚴格按標準確行的程序運轉。

麥當勞的創始人克羅克為了使企業理念“Q、S、C+V”(質量、服務、清潔、價值)能夠在連鎖店餐廳中貫徹執行,保持企業穩定,每項工作都做到標準化、規範化,即“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冊”。這讓習慣粗放式管理的許多中國企業感到不可思議。

麥當勞的所有工作標準都寫在了《麥當勞手冊》裏。克羅克指派麥當勞的主管透納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針對幾乎每一項工作細節,反複、認真地觀察研究,寫出了營運手冊。該手冊被加盟者奉為“聖旨”,逐條加以遵循。這也是員工工作時必須遵守的“天條”。

在手冊裏,詳細說明了麥當勞的政策,餐廳各項工作的程序以及步驟和方法。50年來,他們不斷完善營運訓練手冊,使其成為規範麥當勞有效運轉的“法典”。與《麥當勞手冊》同樣重要的是,透納還製定出了一套考核加盟者的辦法,使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與豐田、麥當勞相比,有些企業即使構建了規範化的組織體係,明確了工作角色和職責,提煉了關鍵業務流程,但在實際運行時各部門之間仍然會頻頻出現職責不明、缺乏溝通、流程推動不力、工作標準模糊等問題,這就影響了企業工作標準的執行力度。經過分析認為,管理製度不完善是工作標準執行打折的主要原因。

要確保工作標準被嚴格執行,企業就必須借助於係統的作用,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製度。用製度來體現清晰、有效、簡潔的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崗位職責、考核標準,進而規範執行力的標準,用製度來克服責權利不對等、信息流通不暢、職責不清、業務推諉扯皮等影響執行力的因素。要使製度從牆上走下來,成為嚴格執行工作標準的護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