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管理者的領導藝術——企業發展得以發展的關口(2 / 3)

(6)領導者界定問題範圍,下屬集體做出決策

在這種模式中,領導者已經將決策權交給了下屬的群體。領導者的工作是弄清所要解決的問題,並為下屬提出做決策的條件和要求;下屬按照領導者界定的問題範圍進行決策。

(7)領導者允許下屬在上司規定的範圍內發揮作用

這種模式表示了極度的團體自由。如果領導者參加了決策的過程,他應力圖使自己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處於平等的地位,並事先聲明遵守團體所做出的任何決策。在上述各種模式中,坦南鮑姆和施米特認為,不能抽象地認為哪一種模式一定是好的,哪一種模式一定是差的。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是一位在一定的具體條件下,善於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采取最恰當行動的人。當需要果斷指揮時,他應善於指揮;當需要員工參與決策時,他能適當放權。領導者應根據具體的情況,如領導者自身的能力,下屬及環境狀況、工作性質、工作時間等,適當選擇連續體中的某種領導風格,才能達到領導行為的有效性。這一理論告訴人們,領導行為有效性的條件之一,是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民主”程度,既不能固著在獨裁一端,也不能沉湎於“絕對民主”一端。

三、塑造獨特的個人魅力

企業要發展,管理者要成功,一定要獲得骨幹部屬的認可、信任、追隨、配合。隻有如此,員工麵對機會、挑戰和改革時,才能積極合作,使管理者能輕易操控企業,根據需要改變航空母艦的方向。

所以,優秀的管理者,不但本身具有超乎一般的意誌,並且能將自己的意誌力像電流一樣傳導給追隨者,使整個團隊具有同樣堅強的意誌力。

這就要求管理者建立起三種“高大”形象:

(1)人格形象

人格形象就是領導者通過精神和內在性質的修養和陶冶而獲得的一種無形人格力量與感召力。人格形象是人的內在精神和特質的展示與感知,沒有高尚的人格就不會產生良好的人格形象。

(2)視聽形象

視聽形象是人格形象的外在表現形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口碑”。能否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是證明領導藝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3)智慧形象

作為管理者,應該具備發展眼光和創造性思維,不但能看到事物的現狀,還能預見事物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從別人趨之若騖的地方看到風險,從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看到利益。如此,才能率領團隊領先一步,走在別人前麵。

四、領導者要有特別的能力

企業管理者的能力通常表現在:高層管理者做正確的事,中層管理者正確地做事,執行層人員把事做正確。

(1)團隊設計

團隊創建必須以目標為標準,根據目標對團隊進行組織安排。團隊設計要考慮能力與目標一致,要根據目標選配不同特征、能力的成員進行組合。

(2)合理建構現代人力資源

領導不是數量規劃,而是素質規劃。每個人都希望有個能讓自己充分施展才華的舞台,都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領導者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結構,讓每一個成員都能恰如其分地在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讓每個人都有所貢獻。合理結構就是能力與崗位的合理配置,隻有這樣才能讓團體成員之間相互配合,發揮整體效應。

(3)明確階段目標

組織的共同目標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它有時候可能是概念性的,有時候可能又是抽象的。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階段目標,人們就無法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就不會知道每一階段該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程度,也就沒有一個衡量工作成就的標準。所以,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目標應不斷地明確,並且要劃分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