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五 廚房環境衛生(1 / 3)

學習目的:廚房環境衛生管理事關消費者身心健康,波及飯店經營成敗,從菜點原料選擇開始,到加工生產、烹飪製作和銷售服務的全過程,都要確保食品處於潔淨沒有汙染的狀態。

教學方法:講授、情景教學和參觀學習。

任務驅動:廚房環境衛生管理不僅是廚房設計的要求,而且包括廚房衛生管理,即菜肴加工生產、烹飪製作和銷售服務的全過程。

知識鏈接:

衛生是廚房生產始終需要強化的至關重要的方麵。廚房衛生,指廚房生產原料、生產設備及工具、加工生產環境,以及相關的生產和服務人員及其操作的衛生。廚房衛生管理就是從菜點原料選擇開始,到加工生產、烹飪製作和銷售服務的全過程,都確保食品處於潔淨沒有汙染的狀態。廚房衛生管理事關消費者身心健康,波及飯店經營成敗,因此,廚房衛生管理是廚房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切不可掉以輕心。

衛生管理要求全麵貫徹“食品安全法”,嚴格執行食品衛生“五四”製,生產人員一律應經衛生防疫部門體檢合格以後,才能上崗操作。

凡與食品接觸的設備、用具必須是對人體無害由耐腐蝕的材料構成;直接加工食品原料的機械器具,使用後應及時洗滌,機械設備使用的潤滑油等,應防止流漏汙染食品;生產環境要堅持每日打掃,廚具務必清洗、消毒。

生料與半成品、熟品要分開存放,植物原料應分別放置,有氣味的原料應單獨擺放;存放時堆疊不宜過多,各類不同食品應保持一定間距,熟品應在完全冷卻後用保鮮薄膜密封存放;存放時間較長的原料與成品應經常翻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冰箱、冷庫要定期清理,以免降低冷藏效果及汙染食品;對不宜冷藏的原料和半成品,應在通風處攤散放置。對鮮活原料要單獨隔離活養。

一、廚房設計的要求

廚房是餐飲生產車間,也是廚師發揮烹飪技藝的創作場所,周密設計可使廚師獲得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利於工作效率和餐飲質量的提高。

1.有利於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1)要有最佳的空間麵積,以餐廳一個座位,廚房麵積0.5~0.8平方米為宜。廚房內部要連、通、近、隔、平。

(2)廚房與餐廳最遠座位不應超過50米,否則就會影響菜肴質量並增加服務員勞動強度,廚房與餐廳的進出口不應少於兩個。

(3)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門窗大小要適度,空氣經牆角進入,汙染氣體經工作台上方排出。

(4)光線應明亮柔和,工作場地要有良好的照明設備,尤其是通風罩上應有燈光直接照到下麵的工作台,以利於生產操作。

(5)要有良好的進水管道與排水係統。地麵要有溝槽或有梭線,以防行人滑倒。

2.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廚房布局與餐飲生產密切相關,不同類型的餐飲企業其生產經營的品種不同,其廚房布局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廚房合理布局總的要求是:在烹飪原料進入廚房生產場地,到飲食肴饌送往餐廳消費場所的全過程中,盡可能使物質、設備等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保持最短的運輸路線和生產周期,生產環節緊密銜接,便於加工生產的迅速開展,便於飲食肴饌保持應有的溫度,有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改善。具體來說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麵的要求:

(1)方便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應做到布局係列化,盡量按製作程序布局,使前後工序緊密銜接,例如:收貨處→磅位→水台→砧板台→配菜台→灶台→送菜升降機或出菜走道。形成流水作業,以減少操作過程中廚房人員來回走動的距離,取物、送料、出菜快捷順暢,促使縮短操作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2)合理利用空間,提高廚房麵積使用率應盡量選用多層、多功能設備。如選用工作台冷凍櫃、工作台貯櫃,就可以大大減少設備占地麵積。廚房必備的一些重型設備,或取用頻度小的設備用具,可沿牆布置或安放在廚房的角落。合理確定廚房內各個工作台之間的距離,以及淨走道寬度,是合理利用廚房麵積的重要課題。兩工作台之間的距離一般以1.3米為宜,不應少於1.2米。淨走道寬度也不應少於1.2米。

(3)有利於廚房衛生廚房布局應便於清掃和避免造成交叉汙染,後工序的產品不應返回前工序,以防止成品汙染。為避免因清理爐灰、運進原料和燃料而汙染廚房內部環境,因此,水台一般都設在靠近廚門的位置,而灶台則沿牆擺布,清灰口應開在牆外。綜合考慮以上要求,可以使廚房布局基本合理。